《臨汾市小麥春季生產管理意見》從一般水地麥田、晚播水地弱苗、旱地麥田、春季受凍麥田以及病蟲草害防治五方面的管理作出了闡述,具體內容有:
一般水地麥田的管理。1、適時劃鋤和鎮壓。冬澆過的麥田,在“頂凌期”(夜凍晝消)時必須劃鋤或輕耙,除去封壟干葉,使麥腳利落,光照充足,促進小麥早返青;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鎮壓,能控制地上部生長和過多分蘗的發生,在氣溫偏高的情況下,還能抑制小麥生育進程過快,避免其過早進入拔節期,是控旺促壯的好措施。未冬澆的水地麥田要普遍鎮壓,以利于提墑保墑。要注意有霜凍麥田不壓,以免損傷麥苗。2、科學追肥澆水。春季追肥澆水時間依苗情分類進行:一是總莖數60萬以上壯苗田,適當抑制春季無效分蘗,促蘗盤根,將澆水追肥時間推遲到拔節期進行,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二是總莖數在40-60萬的麥田,肥水管理重點是鞏固冬前分蘗,適當促進春季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地力水平一般、畝莖數40-50萬的麥田,在小麥拔節初期澆水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較高、畝莖數50-60萬的麥田,在小麥拔節中期澆水追肥,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墑情合適后應進行中耕保墑提溫,避免龜裂漏風跑墑。3、噴施化控劑。對于高產(或旺苗)田,在小麥起身期前后噴施多效唑等化控藥劑,可有效縮短基部第一節間的伸長,控制植株過旺生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晚播水地弱苗的管理。1、及早劃鋤,保墑增溫。劃鋤有保墑、增溫的作用,因此,對晚茬麥田,早春及早劃鋤對促苗早發有重要意義。2、適時追肥澆水。晚茬麥只要墑情尚可,應盡量避免早春澆水,以免因澆水降低地溫,影響土壤透氣性而延緩麥苗生長發育。對于群體較小的晚播弱苗,春季追肥應分為兩次,第一次應在小麥返青期趁墑開溝追施氮素化肥,不要澆水,以促進分蘗增生,適當擴大群體,為保證畝穗數充足奠定基礎:第二次在拔節期,肥水齊下,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發育,增加穗粒數。對于播種時已增加播量,群體適宜,只是葉片數少,根系發育差的晚播弱苗,根據地力水平、群體大小及發展趨勢,決定在起身期或拔節期追肥澆水。
旱地麥田的管理。我市十年九春旱,因此,立足抗旱保墑提墑,是確保旱地小麥高產關鍵。一是強化鎮壓措施;二是趁墑追肥,趁早春土壤返漿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耬或開溝施入氮肥,對增加畝穗數和穗粒數、提高粒重、增加產量有突出的效果;三是酌情葉面噴肥,對于墑情較差麥田,每畝用尿素2-3公斤,對水10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以起到以肥濟水,提高抗旱效果的作用。
春季受凍麥田的管理。1、倒春寒的預防。一是對生長過旺麥田,早春鎮壓、起身期噴施多效唑,適度抑制生長。二是灌水防凍害。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導熱能力增強,使土壤溫度增高。有澆灌條件的地區,在寒潮來前噴水,可以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對防御春季凍害有很好的效果。三是熏煙。主要利用草燃燒后的煙幕持續使地面氣溫升高,一般可以提高葉面溫度1℃-2℃,有減輕霜凍的效果。2、凍害補救措施。小麥發生凍害后,應加強管理。水地小麥及時灌水,增施氮肥,促進受凍小麥盡快恢復生長。
及時綜合防治病蟲草害。在小麥拔節前,日平均氣溫5℃以上的無風晴天進行一次徹底的雜草防除,尤其是秋季未防除的麥田,遇到氣溫過高或寒潮來臨應停止防除,噴霧一定要均勻、周到,切忌遺漏或重復噴霧,以防藥害發生和防除不徹底。小麥生長期間的病、蟲、草害,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各地應針對當地易發生的病蟲草害特點,加強預測預報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預防,以免形成危害。(記者 范韶華 通訊員 蘆明)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