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9月28日那天,我接到河南鄭州王立建律師的電話,說他陪著老岳父張廣祥回到洪洞,已經住在金梓園酒店1305房間。我告訴他下午五點過去看望他們。
當我如約走進他們的房間時,張老已紅光滿面地站到門口迎接我。我激動得握緊他的雙手,詢問他高壽幾何,他聲音洪亮地回答我92歲了。凝望著這位精神矍鑠的老領導,我心中肅然起敬。
我與張老是相識二十多年的忘年交,常有書信、電話往來。上世紀八十年代,洪洞縣召開的兩次黨史研究座談會和搶救國寶《趙城經藏》座談會,他都曾回過洪洞參會。得知他這次回來后已赴老家圣王村紀念了抗戰犧牲的10位戰友,次日還要到趙城鳳凰廣場解放趙城紀念碑下悼念犧牲的革命烈士時,我心中更生出敬佩之情,真實地體會到,什么叫不忘初心。看到一位抗戰時在趙城縣政府民政科工作的老領導、一位親歷解放趙城戰斗的老戰士,在時隔七十年后仍然惦記著抗敵御寇、英勇犧牲的戰友,仍然惦記著1946年8月第一次解放趙城在明姜村鐫刻的解放紀念碑,我更是感慨萬千。
不忘初心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堅守。張廣祥同志1948年南下到河南,曾任登封縣縣委副書記、鄧縣革委會主任、洛陽地委組織部副部長、洛陽地區史志辦主任、洛陽市人大副主任。在職期間他主持編撰了近1200萬字的《洛陽市志》,曾專程回洪洞轉交給我全套18冊《洛陽市志》由我轉交給縣檔案局收存;又曾經轉交給我《趙城革命戰斗史料》50本,讓我分送給縣委、縣政府各位領導和有關單位;還曾經寄給我有關《搶救趙城經藏資料匯編》,對我們研究《趙城經藏》的課題起到了指導和幫助作用。一位在外工作大半生的老革命,始終關心家鄉建設,始終關注家鄉的文化歷史,實屬難能可貴。
不忘初心是一種持恒的精神追求。河南灤川是全國十佳旅游先進單位,在開發紅色旅游項目的過程中建設了抱犢寨戰斗遺址。抱犢寨戰斗是在人民解放軍解放豫西,形成晉冀魯豫解放區全面解放連成一片時,國民黨殘兵頑固堅守的最后一個據點。參加此次戰斗的是原太岳區陳賡麾下的二十二旅六十四團二營。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先前其他部隊,幾次都未攻克。當任務落實到二營頭上時,全體指戰員立下軍令狀,一定要解放抱犢寨。二營前身是抗日時的趙城縣大隊,是一支敢打必勝的部伍。面對海拔近兩千米的崇山峻嶺,面對敵人的明碉暗堡,二營戰士嚴密防守,經過幾次失利、多次奇襲強攻,終于全殲這股殘匪。當解放抱犢寨烈士紀念碑落成紀念日時,張廣祥、十四軍的老戰士和洪洞縣委、縣政府派的代表參加了竣工儀式。當時我代表洪洞縣前去參加,親眼目睹了高聳入云的紀念碑,認真瀏覽了鐫刻于碑陰的洪洞籍烈士的名單,聆聽了張廣祥同志悼念戰友和老鄉的致詞,深深地理解了他不忘初心的內心世界。
不忘初心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張廣祥同志八十歲那年回洪洞時,我和其他人士曾為他祝壽,至今他還能記得我給他送的生日蛋糕。他告訴我為研究洪洞的歷史所出的書、所印的資料全是他自己掏的錢,并親自撰稿、校對,為了搞清楚當年趙城縣的許多重大事件,他常年保持與洪洞縣一些老領導吳宸、楊少橋、楊澤生、李之敬、劉騫等書信往來。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之后,洛陽市分給老干部每人一套房子,需要交十五萬元,他湊不起錢沒要房子,惹得老伴有意見。現在這房子值一百多萬元,但他從不后悔。他歷次回家鄉都是女婿王立建開車,女兒陪著他,不花公家的錢,從不讓公家報銷。次日,他又去參觀了韓略戰斗烈士陵園,重溫當年那場著名的殲滅日軍伏擊戰。9月30日上午,幾乎與北京天安門廣場烈士日紀念活動的同時,張廣祥同志拿出自己保存的原趙城地區十幾通紀念碑的拓片,懸掛在解放趙城紀念碑亭的周邊,與趙城鎮、縣三晉文化研究會、趙城文化研究會的諸位同志,共同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們深深地行三鞠躬大禮,完成了自己為本次返家鄉所設定的程序與議程,圍觀的人對他欽佩不已。我也在深思,這位92歲高齡的老人他圖什么呢?他的這種行為舉措寄托著什么?期盼著什么呢?
思前想后我明白了,張廣祥的生命和行動是暢游在無私的、崇高的、共產黨人的高尚境界和精神家園之中的,他用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真正內涵。(晉廷瑞)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