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浮山縣城北,有一個廣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說起這個企業,大多數浮山人都知道,那里有一個與化工材料打了25年交道的“科技能人”王忠和,他靠著自己的愛好和天賦,成功研制出了一種專門給打印機定影用的特殊材料——定影膜,并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人。
2006年,浮山國營化工廠破產倒閉,工作了15年的王忠和下崗了,迫于生計,他外出到北京投奔弟弟尋找出路。
當時,作為打印機里的核心零部件,打印機定影膜技術和市場幾乎被國外企業壟斷,并且嚴格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打印機如果在使用過程中定影膜損壞,必須使用原廠配件,而巨大的維修換裝費用給企業和個人增加了很大負擔。當時王忠和的弟弟正在北京做打印機定影膜的研發和銷售,同樣學化學專業的王忠和決定和弟弟一道打破定影膜技術壁壘,研發出自己的定影膜。
在攻克技術難題中,王忠和找過大學教授,進過研究室,翻閱過各種相關書籍,最后決定自己在家創辦研究室進行試驗研究。在起步階段他屢試屢敗,眼看著浪費了大量資金和時間沒有效果,王忠和甚至有了放棄的想法。為了尋找突破口,他開始四處奔走,并向機械行業的老技工們請教經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試驗,技術難關有了巨大突破,金屬基定影膜試驗成功。
王忠和研制出的基于金屬基的定影膜生產工藝,在當時填補了國內技術的空白。掌握核心技術的王忠和,也開始籌備創業。2009年,王忠和同北京兩個合伙人合作,發起成立了廣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并堅定地把這個高科技企業建在了家鄉浮山。
返鄉創業初期,王忠和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當時國外定影膜生產技術對國內嚴格保密,國內更沒有成熟設備和工藝可循,王忠和必須摸著石頭過河。他細心研究、精益求精、不斷完善,面對原料配制、設備改進、工藝設計、標準制定等一個個攔路虎,王忠和逐一進行了攻克,他的定影膜制造順利駛入了快車道。王忠和靠著執著和敬業,他的廣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從2009年起步建廠到2015年二期擴建完成,目前王忠和的公司已投資2000余萬元,年產值達到了500萬元,他的定影膜產品遠銷國內各大耗材市場,甚至得到了三星、惠普等國際公司的訂單。
企業一步步在做大,王忠和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和發展的艱難之后,王忠和帶領著企業逐步走向了成熟,現如今王忠和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員工的身上,他想讓和他一起打拼的同事們都過上好日子,更想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多謀福利。他科學安排員工工作時間,讓每名工人每周都有一天休息時間;他建立職工食堂,改善伙食標準,不斷提高職工待遇。王忠和還根據每個員工的工種和家庭情況,給大家制定了差異化的工作時間,讓職工成為公司的主人。現在王忠和企業中60余名員工中有58人就是浮山人。
“王總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較關心,比如工廠設有公共食堂,節假日給我們公休,公休時組織我們出去旅游。誰家有困難,都會及時給予幫助,我們工資也會按時發放,反正我覺得在這里工作很幸福。”陜興玲是廠里的測試員,談起王忠和,她和廣大職工們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劉小東 衛琦)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