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收繁忙時節,而翼城縣里砦鎮老官莊村的王電力卻沒有要下地秋收的意思。
“我家的耕地已經承包給奶牛公司了,我也是上班族——在奶牛公司給牛配飼料。”他高興地說,“土地承包給奶牛公司以后,公司每年每畝地給我們農戶260斤小麥,國家糧食直補款仍歸自己所有;加上我在公司打工,每個月有2600塊錢的工資,全家一年收入少說也有個四五萬,比以前自己種地翻了兩番。”如今,在老官莊村,像王電力這樣從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土里“刨食”,到成為“多薪”的農民還有156戶。他口中提到的奶牛公司則是里砦鎮的龍頭企業之一——富華養殖有限公司。
談及土地流轉,富華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上官繼德深有感觸:“如果不進行土地流轉,就實現不了規模化養殖,更別談發展壯大了。”土地流轉盤活了土地,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也加速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與村民平等協商,富華養殖公司共流轉1500畝土地,擴大了奶牛的養殖規模,現存欄荷斯坦奶牛1000余頭,日產鮮奶10余噸。在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的同時,為了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養殖效益,不但成立了規模化的飼料種植基地,而且解決了富余勞動力100余人。
采訪中,一輛輛滿載玉米秸稈的拖拉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收購這些玉米秸稈,是為了加工青貯。說白了,就是給奶牛吃的‘草罐頭’,到了冬春季節,這些‘草罐頭’就成了奶牛的‘主食’。”上官繼德介紹說,青貯飼草青綠多汁、營養物質損失少、可長期保存,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而且每畝秸稈能為農民增加300元經濟收入,僅此一項就使周邊農民增收達200余萬元。
“往年這些玉米秸稈都是在回茬的時候焚燒處理。后來聽說這兒收購秸稈,我就把鄰居家的都收集起來運過來。”一名關姓拖拉機司機告訴記者,“僅靠運送玉米秸稈這項收入來說,一個月大概能掙三四千塊錢。”金風細細,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在富華養殖公司流轉來的300畝葡萄種植基地里,村民楊秀珍正忙著采摘葡萄。對于她來說,既是腳下這片土地的主人,又是葡萄種植基地的采摘工。
楊秀珍邊忙活邊對記者說:“我家的耕地就在這兒。以前自己種地,種子、化肥、澆地哪樣都得操心,想要出來打工,還老得惦記著地里的農活。把地承包給奶牛公司以后,我們一家人都從耕地里‘解放’出來,也不用操那么多心了,每年公司都給小麥,出來打工也能多一份收入。”高遠的碧藍秋空下,玉米葉隨著陣陣秋風搖曳,發出簌簌的聲響,仿佛訴說著豐收的喜悅……
本報記者 卞志強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