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卞志強)7月17日,記者從市中小企業局獲悉,今年上半年,我市中小微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553.83億元,同比增5.24%。其中,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實現較快發展,帶動了全市中小微企業經濟平穩增長,為全市經濟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以來,我市中小微企業以農副產品加工、醫藥、電子設備、機械裝備制造等為主的新興產業全面實現較快增長,成為拉動我市中小企業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住宿業、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傳統服務業經濟增長大幅回落的同時,新興產業、第三產業和非傳統服務業得到快速增長,以文化旅游、現代物流、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網絡科技服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數據顯示,1—6月份,全市中小微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553.83億元,同比增5.24%;總產值580.75億元,同比增5.02%;實現利潤43.48億元,同比增2.31%;勞動報酬24.4億元,同比增4.73%。其中,新興產業全面實現較快增長,增幅同比實現較高的增長,超過16%;第三產業完成營業收入72.9億元,同比增長12.2%,高于全市中小企業6.97個百分點,拉動全市中小微企業經濟增長1.55個百分點。
毫無疑問,這一串串數據預示著我市中小微企業的蓬勃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市結合國家、省中小企業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實際、統籌規劃,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一是加大對法規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惠企政策,抓好著力點,為企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認真開展送政策、送專家、送服務“三送”活動;對堯都區、襄汾縣等地開展了政策落地專項調研活動,內容包括稅收減免、金融支持等。
為做好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市中小企業局確定了6家律師事務所上報省局,確定了1000家企業,開展了對全市中小微企業服務需求的調研。
二是加強創業和人才培訓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創辦小微企業1069戶,其中工業82戶、農業414戶、房地產建筑業296戶、各類服務員277戶。按每個小微企業吸納10人測算,可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
為進一步激發全市創辦中小微企業的熱情,營造鼓勵創業興業的氛圍,市中小企業局下大力氣做好中小微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工作,借此造就一批具有戰略眼光、開拓精神、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高水平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同時抓好“三支隊伍”建設,努力開展中小微企業人才引進和培訓工作,通過開展管理者能力培訓,使中小微企業家開拓了眼界、熟知了政策、激發了活力,進一步增強了把握市場的能力,促進了中小企業轉型跨越發展。
三是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礎改造已經結束,呼叫中心、監控中心和視頻會議中心三大中心重要設備全部到位,在設備、技術、參數上均實現與省局的無縫對接,實現了市窗口平臺與省平臺的互聯互通。同時,積極參與省級和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的申報,進一步增強全市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據了解,全市共有20個小微企業服務站,為小微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融資困難。在此過程中,市中小企業局繼續開展“送金融進企業”活動,加大支持力度,繼續與銀監局合作,采取創新方法,深入開展了“送金融進企業”活動,自年初以來共推出兩批次170余個項目。為推動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市中小企業局多渠道解決中小企業擔保難問題,進一步借助“助保貸”等金融產品為企業服務,重點推進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股份制金融機構、小額貸款、民間投資公司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截至5月底,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66.55億元,較年初增加13.99億元,增長5.54%;占全市貸款總額的29.44%,高于全市增速0.25個百分點;全市300余家民間融資機構通過居間服務,共為1000余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民間借貸30余億元。
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的“助保貸”業務,8個重點中小企業池存風險補償金5100萬元,授信額度5億元,目前業務已發展32戶,貸款14650萬元;鄉寧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開展的“惠商貸”工作業務,上半年接到63家企業辦理申請,經考察篩選,并向鄉寧農商行推薦48家,發放貸款1000余萬元。
與此同時,我市還抓好展會組織工作,積極組織全市中小微企業參加各類綜合性展覽展銷活動,抓住展示、交流、招商的機遇開拓市場。在第八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上,我市共有24家企業、80余種產品參展,涉及高端裝備、電子商務、生物醫藥、特色工藝、公共服務平臺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等,共簽訂協議11474萬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截至6月底,我市在項目工作上共入庫項目1004個,比年初增加73個,增長4.8%。在加強省級中小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的同時,確定提升研發能力項目的申報,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微企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實力。
五是做好運行監測工作,推動成長性、小升規、“小巨人”企業發展。對此,我市中小企業局在安排部署工作的同時,每月及時參加市發改委組織的運行監測會議,互通信息,并抓好170家直報國家工信部企業的監測工作,及時掌握全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動態,認真分析和研究經濟發展狀況,發揮好經濟監測和預警功能,確定了11家企業作為今年重點培育的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以及確定了25戶銷售收入超2000萬元企業,目前各個企業健康發展。
此外,我市還以培育“小巨人”企業為重要抓手,由企業申報、縣區推薦、市級審核、省局確定培育對象。對于確定的培育對象,在生產管理、市場開拓、產品開發、創建品牌、人才引進、技術推廣、辦理手續、項目支持等方面給予重點協調,幫助解決困難。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