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臨近,不少家長正為如何給老師送禮而糾結,而對于家長送禮的種種種“情”,其實不少老師也在為此糾結。“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我不想嘴軟,也不想手短。我只想認真教好學生,努力完成工作。”這兩天,西祠網上一則《斗膽從教師的角度說說說教師節送禮》的帖子一經出爐就受到很多網友的熱議。發帖人是南京大廠的一位小學老師,她發帖呼吁家長教師節別送禮:“我希望家長不要太糾結了,放過老師吧。”(9月5日《揚子晚報》)
給老師送禮絕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尤其在“兩節”(中秋節與教師節)之際,很多家長估計都曾糾結過這個問題。前兩天筆者還與朋友探討這個問題,朋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兒子送進一所“重點”小學,這幾天又開始琢磨為老師準備禮物了。用他的話說:“人家都送你不送,老師會怪你不懂規矩。進好學校不就是為了孩子更好地學習嗎?那么多學生,老師哪能都照顧的來?”他還告訴記者,禮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購物卡。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筆者首先感到的是一種悲哀,如果這真的已經成為一種風氣,至少說明這種不正之風已經被很多家長及老師所接受,而被這種“禮節”重重重包圍校園和課堂會出來真正的教育成績嗎?其次,我也感到了一種無奈,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都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尤其在“重點學校”、“重點班”,班班容超,老師已力不從心,而家長都有心讓老師“給自己的孩子吃些偏飯”,于是借機送禮送卡自然成為家長最無奈的辦法。而作為老師,我想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內心肯定也十分復雜,一方面拿了別人的東西總要有所表示和付出的,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有所分心,明顯的厚此薄彼還會帶來良心上的不安;另一方面在明知在已經違反了職業道德的情況下,什么時候見到家長心里總會有一絲別扭。正如帖子中所說的那樣,我想肯定有很多老師也是這樣的心態,也正在面臨這樣的糾結,那就是“拒絕家長送禮,讓老師輕松過節”。
筆者清楚地記得,本人的一位初中班主任曾說過,他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或聽到他所教過的學生成為對社會真正有用之人。每到春節,看到那么多學子為他拜年,從他的眼中,我看到了一種“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感。其實,在眾多職業中,國家能為教師這個職業專門設立一個節日,正是從全國的層面上對教師這個行業的敬業、奉獻、神圣的評價與認可。基于此,筆者呼吁老師、家長們,請相互尊重教師節,尊重教師這個職業,讓教師放手“雜事”,遠離“糾結”,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之才。(梁新紅)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走基層”要腳踏實地
下一篇: 警方結論重在實事求是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