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琦
“在我們合作社,每次果園作業時你都能感受到以前農業社那種熱火朝天的場面,不同的是我們合作社干活都是社員自愿。”11月18日,在隰縣城南鄉留城村,說起村里的興農果業合作社的好處,村民王德喜連連叫好。該合作社在為村民尋找增收致富路的同時,組織社員們集體勞動,不僅鼓起他們的“錢袋子”,也增強了他們的團結意識,無形中促進了文明和諧新農村的建設。
2007年的一天,已經當了39年村黨支部書記的李福生站在山坡上,看著村里的1000畝果園,各種各的地,各找各的銷路,一年忙下來賺不了錢,1000畝果園得不到應有的效益,李福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看到成立合作社的相關信息后,他說服村里9名思想比較先進的村民,成立了興農果業合作社,三年內,李福生帶領社員們赴吉縣、洛川等地參觀學習,多次邀請省果樹專家現場培訓,僅僅三年時間,9戶的120畝果園的總收入從4萬元增加到50萬元,2010年,合作社種出的蘋果被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產品”。如今合作社成員已增加至78戶,一些鄰村的村民也爭相加入,合作社的果園面積也達到了760余畝,今年僅560畝的產值就達到了700余萬元。
“這是合作社搞的‘秋季拉枝’,這個技術都是社員們自己琢磨出來的,是為了保證果樹的通風和采光效果;這個是我設計制造的施肥機,從挖溝、施肥到耙地全部由它完成。”李福生告訴記者,如今的合作社,農閑時大家都在一起研究出點子,把各自的經驗拿出來分享,因為我們從買樹苗到賣果子,中間的任何過程都是統一的,村民之間也少了很多紛爭。
村民致富了當然是好事,但是李福生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在合作社經營過程中,他購置了兩臺機器,每年免費為村民耕地、施肥,逐步引導村民和諧致富。如今,在合作社的果園里,要么空無一人,要么到處是人,一有活全體社員齊上陣,栽植果樹一天能栽50畝。“前幾天,村民王金靈去了市里看病,昨天合作社耕地施肥時就將他家的地耕了,肥也施了,今天又有社員幫他將果樹的農藥也噴灑了。”王德意告訴記者:“這都不算什么,我有3個兒子1個女兒,2008年,兩個兒子都要結婚,一下就得拿出30萬元,當時我一點錢也沒有,合作社的社員們你3000元、他5000元的給我湊夠了,兩個兒子結完婚,湊得這錢還沒花完,所以我感覺村民越來越團結了,一家有事,全村幫忙。”“這幾年大伙都致富了,今年我的11畝蘋果賣了15萬元,賣果子裝車時社員都上陣,2小時就能裝一大卡車,村民們房子越建越漂亮,車子越換越高檔,村民見面都是笑臉相迎,”說起現在的留城村,村民韓俊明感到很自豪。
對于興農果業合作社的發展,城南鄉黨委副書記王太平深有體會:這個合作社的良性發展,造就了一批新農民,新農民在致富的同時,又構建出和諧文明的新農村,這也讓我們看到,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功發展,不僅可以富民,也可以育民。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貧困家庭遭橫禍 司法救助暖人心
下一篇: 隰縣檢察院:“檢調對接”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