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的親人找到了
□ 柳文社
洪洞縣興唐寺鄉王村一處僻靜之地,有一座烈士陵園,這里安葬著戰爭年代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烈士。堯都區高河店村距此地50公里,這條路我們驅車僅僅走了一小時,但對于90歲的姥爺來說,卻整整走了80年。
那是2021年的清明節,姥爺丁萬興攜老伴帶著兒女子孫共四代人來王村烈士陵園認親,這里埋葬著他思念并苦尋了80年的二哥丁高成。得知二哥的遺骸埋葬在此,90歲高齡的姥爺激動得徹夜不眠,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卻執意要親自前往祭奠。
姥爺生于上世紀30年代,2021年已90歲高齡。他是個老黨員,也是個老革命,新中國成立前毅然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他決然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他一生剛正質樸,兢兢業業,還獲得了國家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姥爺一直有個心愿,希望有生之年還能找到二哥的遺骨,這位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二哥是姥爺童年里最動人的回憶,也是姥爺窮盡一生在找尋的親人,八十年風風雨雨,魂牽夢縈,尋找二哥的下落一直是姥爺心頭的掛念。近年來,姥爺深感自己身體一日不如一日,他加緊了尋親的步伐,在他的殷切期盼下,兒女們也開始四處奔走,從黨史館到烈士陵園,從民政局到退役軍人事務局,但是除了烈士陵園英雄名冊上的一個名字丁高成,什么信息也沒能找到。多少年多少次的找尋無果,讓年邁的姥爺失望不已。
蒼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在2021年3月,全家人得到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洪洞縣苑川堡子村老黨支部書記李果鎖受其叔父李文敬(原堡子村農救會常委)的囑托,也在尋找當年犧牲在堡子村的烈士家人。得知消息后兒女們立即前往當地走訪,通過興唐寺鄉政府工作人員和陵園守墓人的講述,還原了丁高成犧牲前后的英勇事跡和當地人民幾十年幾代人守護烈士的感人故事。
丁高成生于1923年,1937年加入由薄一波、彭真組織領導的抗日決死隊(后被編入八路軍太岳軍區386旅),是25團七連的一名警衛員。1939年6月3日,丁高成隨隊行軍途中宿營在洪洞縣堡子村。6月4日清晨,堡子村遭遇日軍襲擊,村墻被日軍的炮火炸塌,日軍蜂擁而入。七連戰士在腹背受敵的緊要關頭奮起反抗,與日軍連續激戰數小時。丁高成年紀雖小卻英勇無畏,他扛著機關槍在上堡門、下堡門痛擊日軍,并擊斃一名日軍士兵,最終因寡不敵眾、彈藥耗盡,犧牲在村民家的土窯洞里。
戰斗結束后,鄉親們看到七名烈士的遺體痛心疾首,戰爭太殘酷了,才短短半天時間鄉親們和七連戰士就生死相隔,甚至還沒來得及問戰士們的姓名。日軍走后,農救會黨員李文敬、張全壽等組織群眾掩埋了烈士遺體,從此,丁高成和犧牲的戰友一起長眠在堡子村這片土地上,在李文敬和李果鎖兩代人的守護下,于2007年被葬入王村烈士陵園,2020年以無名烈士刻字立碑。
堡子村戰役中犧牲的七位烈士都是無名英烈,幸運的是姥爺的二哥雖然沒留下姓名,卻讓鄉親們記住了這位年紀最小的戰士來自哪里,經過比對年齡、籍貫、部隊名稱等信息,確定這位烈士就是姥爺的二哥丁高成。如今,在家人的陪同下,步履蹣跚的姥爺終于來到了二哥的陵墓前,他激動得老淚縱橫,在場眾人無不動容。
老一輩人講究認祖歸宗,落葉歸根,曾經姥爺一直念叨著要找到二哥,帶他回家,讓他歸根,但是,看到黨和國家對英烈如此之好,姥爺決定就讓二哥安息在此并與他的戰友們世代相伴。
英雄已逝,家國永念,沒有什么比這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