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歲月
□ 李云霞
時光如白駒過隙,兩年駐村時光已悄然畫上句點。
2023年,受臨汾市殘聯黨組委派,我赴隰縣下李鄉張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為盡快融入,我與兩位新同事并肩作戰,挨家挨戶走訪,用腳步丈量張村土地,用行動拉近與村民距離。從最初村民的拘謹少言,到后來圍坐院壩嘮家常、談生活;從對村務懵懂,到熟知每戶情況、熟記每條村路,我們成了張村真正的“自家人”。
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軍急脾氣、直性子,卻心地善良、一心為民。工作中我們常因觀點不同爭得面紅耳赤,冷靜后又共商村務,兩年磨合形成高度默契。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衛棟是村里的“活字典”,村情戶情了然于胸,總笑呵呵地為工作提供便利。各小隊長憨厚熱情,常帶我們走訪村民。同住村委會大院的村醫小麗姐周到貼心,讓我們生病時無后顧之憂。村民們也熱心,常送來自家種的蔬菜、蒸的饅頭和新鮮瓜果,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張村淳樸和睦的民風。
初到張村,水泥路面破損坑洼,村委會大院地面斑駁開裂。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齊心協力,兩年間讓村容村貌巨變。如今,柏油馬路貫穿全村,地下排水、巷道硬化完成,路邊綠植成行,村口農耕廣場、村委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嶄新亮相,張村煥發新生機。
村里有戶特殊家庭:大娘先天失明且患腦梗、行動不便,大爺做過心臟支架手術不能干重活,家中還有92歲的老人需要照顧,全家靠兒子務工支撐,生活困難。我們與村委會溝通,將其納入監測戶,申請低保、殘疾證及“兩補”、輔助器具,還申請臨時救助與慰問物資。此后大娘見我們總滿心感激,其實群眾要求不高,用心幫他們解困,他們便銘記于心。
這兩年,張村成了我的第二故鄉。夜晚和村民在村委會大院聽戲,村口大爺為我講戲。當大家得知我要返程,滿是不舍:惠平姐拉著我挽留,晨練的鄉親趕來道別,大嫂大娘要我帶土特產。看著他們質樸的臉,我滿心牽掛,只能將深情藏心底。
駐村經歷讓我收獲村民的信任與友誼,這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值得一生珍藏。愿這片土地未來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