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煤炭儲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煤層氣探明儲量居全國首位。“十四五”時期,山西省以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為目標,統籌穩產穩價供應和綠色低碳轉型,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煤炭穩產穩供成效顯著
“十四五”以來,面對國際國內煤炭供應復雜局面,山西省堅定扛起能源大省責任擔當,全力做好煤炭穩價保供。2021年至2024年,山西省原煤年產量分別為12.0億噸、13.2億噸、13.8億噸、12.8億噸。除2024年外,在“十四五”期間其他年份,山西省原煤產量始終位居全國第一。
面對煤炭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實際情況,“十四五”期間,山西省主動擔當、承壓前行,完成國家下達的電煤中長期合同任務超12億噸,保障全國24個省份電煤穩定供應,為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山西省在全國率先實現年產6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退出或重組,全省煤礦減少至887座。同時,山西省堅持核增一批、核減一批、淘汰一批、新增一批的“四個一批”工作思路,推動煤礦提檔升級,全面提升煤炭產業集中度和穩產穩供能力。
目前,山西省煤炭產能達14.65億噸/年,大型煤礦產量占比達80.76%,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83%以上。
新型能源體系加快建立
作為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西省扛牢能源保供與綠色轉型的雙重擔當,積極推動煤炭產業向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升級,率先在全國出臺《關于促進全省煤炭綠色開采的意見》,有序推進各類綠色開采技術試點示范,持續提高煤炭清潔綠色供應水平。
山西省高標準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目前,全省累計建成近300座智能化煤礦、近16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采煤機、無人運輸機等設備協同作業,工作人員通過遠程操控即可完成復雜的采煤作業,煤礦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山西省不斷探索保水開采、充填開采、伴生資源一體化利用等技術路線,加強生態友好型礦區建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55 個綠色開采試點示范煤礦。120 座煤礦成功采用無(小)煤柱開采技術,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體系日臻成熟,特殊和稀缺煤種的保護性開采水平顯著提高。
山西省持續推動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合理開發利用煤層氣。“十四五”以來,山西加大煤層氣資源勘探力度,大力推進煤層氣開發,持續加強煤層氣關鍵技術攻關,煤層氣開發技術與裝備體系不斷創新,單井產量大幅提升。山西省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逐年增高,從2021年的123.4億立方米提高到2024年的167.4 億立方米,屢創歷史新高。
山西省持續提升煤電兜底保障和系統調節能力,配套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能源,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突破50%,外送電量位居全國前列,綠電外送量保持全國第一。
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山西省委、省政府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把“兩辦”意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八條硬措施”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建立省市領導包聯、巡視巡察、常態督導、反饋交辦、定期約談“五項工作機制”,省級領導包聯各市,派出督查組常態化開展專項督導。
全省各級、各部門和煤礦企業強力推進礦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嚴格落實各項制度措施,扎實消除各類事故風險隱患,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開展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持續深化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實施煤礦安全治本攻堅集中幫扶,開展“體檢式”精查,推動煤礦企業樹牢安全發展理念,促進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十四五”以來,山西省煤礦事故發生起數、遇難人數逐年下降。2024年,山西省煤礦事故起數同比下降45.89%、遇難人數同比下降43.21%。2022年以來,山西省煤礦杜絕了重大以上事故,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來源:中國煤炭報)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