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山西大學留學生們在書法實訓室展示書法作品。 孫浩 攝
中國日報網太原10月24日電 近年來,山西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戰略,形成“語言筑基—專業賦能—文化融通”三位一體的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該校以培養“心中有天下的國際青年”為目標,將留學生教育納入“雙一流”建設整體規劃。
目前,山西大學為400余名來華留學生開設了琵琶演奏、國畫創作、茶藝體驗等多元文化活動,幫助留學生們深度體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今年春節期間,29歲的埃及留學生李仁安(Elhomosany Hesham Ramzy)在9米高塔臺上表演的一段精彩獅舞視頻在網絡走紅。這位留學生所展示的,是一項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獅舞技藝。
“我愿意搭建一座橋梁,讓人們看到中國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有多美,讓外國人了解到更加有趣的中國。”他說。
他的故事,正是山西大學通過文化浸潤,將留學生培養成為國際文化使者的生動縮影。該校通過非遺實踐讓留學生深度融入校園生活。在此過程中,留學生們不僅在參與中成長,更在各類賽事中屢獲佳績。
今年5月,該校15名留學生在2025年山西省大學生“非遺正青春”校園演說大賽中斬獲各類獎項。
越南留學生陳氏美幸(Tran Thi My Hanh) 在跟隨剪紙藝術大師系統學習一個月后,憑剪紙作品《剪紙藝術》奪得桂冠。
“作為一名熱愛中國文化的留學生,我希望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給更多海外的年輕人,也希望可以把這項技藝帶回我的國家”。她說。
此外,山西大學留學生在“漢字緣”國際故事大會、教育部“我與中國的美麗邂逅”征文暨短視頻大賽等國家級比賽中多次獲獎。
老撾留學生瑪莉(Senyord Chanmaly)在“漢字緣”2023國際故事大會全國決賽中, 以《何謂“家園”》為主題,講述了她與中國的奇妙緣分。她的家鄉靠近中國云南,從小目睹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來華留學成為她長久以來的心愿。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我被這里的歷史文化積淀所震撼。”瑪莉分享道,“通過了解明清時期山西商人的故事,我感受到這片土地特有的厚重、慷慨與樸實,對家園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團結、忠誠與奉獻。”
為豐富留學生學習生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山西大學精心打造“會通”國際學生社區,通過書法臨摹、編中國結等活動,讓留學生充分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留學生也能通過文藝表演、手工藝品展示等多元形式,展現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10月22日,山西大學留學生們在書法實訓室練習書法。孫浩 攝
在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書法實訓室,許多留學生都體驗了漢字書法的筆墨意趣。
26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留學生高明(Mutangay Jesteben Béni)說:“老師在講授書法課時,不僅會教大家認讀漢字、練習書寫,還會講解背后的文化內涵。”
“我知道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就是毛筆、墨、紙和硯臺。”他補充道,“我還了解到中國有位著名書法家叫王羲之,他創作的《蘭亭序》非常有名。”
“山西大學以培養國際人才為目標,為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搭建起感知中國文化的堅實平臺。”山西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黨委書記馮乃辰表示。
“留學生在深入了解中國歷史和社會發展現狀的同時,更通過他們的故事讓世界看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他說。
(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朱興鑫 孫書越 丁翊)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