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記者從山西省財政廳獲悉,為健全現代預算管理制度,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全面提升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以財政資源高效配置賦能高質量發展,我省印發了《山西省關于全面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決定,從編制2026年預算起,在全省范圍內堅持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按照立觀念、破基數、保重點、強管理、重績效的原則,實行預算編制以零為起點、以中央和我省重大決策為依據、以預算績效為導向、以當年財力為基礎,構建應保必保、應省盡省、統籌有力、講求績效的預算安排機制,切實增強財政統籌平衡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意見》提出“四立四破”:立項目優先、破基數依賴,立統籌整合、破條塊分割,立績效導向、破重分輕管,立標準支撐、破經驗決策。據此,山西將創新“零基預算+”模式,與過緊日子、績效管理、支出標準、數字財政深度融合,形成系統改革方案。
改革配套13條硬措施:預算編制實行“1461”法,建立“政策—項目—資金”三層穿透式排序機制,分保障類、發展類、其他類三級依次安排,前序未足額保障不得安排后序;項目全部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績效目標設為預算前置,評價“差”的直接取消預算。專項資金實行清單化、常態化、退出制管理,跨部門項目推行“一個牽頭部門、一本政策臺賬、一套籌資方案”,單位資金全口徑納入、全流程監控。
此外,《意見》還提出,把支出標準嵌入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硬化標準約束,并建立財審聯動閉環,審計結果與資金分配直接掛鉤,確保“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