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楊玨 張楠
傍晚時分,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太東社區祥瑞府小區漸漸安靜下來。網格員小李像往常一樣,在小區里巡查。路過緊挨美食街的2棟居民樓時,她停下腳步,側耳傾聽——餐飲店排煙風機曾經刺耳的“嗡嗡”聲已變得溫和。
“這周挺安靜。”一位正在散步的居民笑著和她打招呼。小李翻開隨身攜帶的日志本在《噪音治理臺賬》上記錄:“隔音設施運行正常,居民反饋良好。”
而今年5月,這棟樓的居民還在為噪聲煩惱:緊挨著居民樓的兩家餐飲店,排煙風機從清晨運轉到深夜,尤其到了夜間,燒烤店的嘈雜聲成了樓上83戶居民的“枕邊愁”。居民們幾次與商鋪溝通,卻沒能解決問題。
武鄉縣綜治中心得知情況后,迅速啟動“全面摸底—專業評估—多元調解—動態監管”機制:網格員白天蹲點記錄風機運行時間,夜晚入戶梳理《居民訴求清單》,環保部門帶著設備反復檢測出具權威報告。
調解室里,社區干部、商戶代表、居民代表、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圍坐在一起,當權威的噪聲檢測報告擺在桌上,明確了兩家商鋪超標排放的事實和整改標準,商戶的抵觸情緒漸漸消失。“樓上老人們要休息,咱做生意也得講良心。”“咱們調整下營業時間,加裝隔音設施,是不是能兩全其美?”你一言我一語間,換位思考最終讓雙方握手言和,商戶們還主動簽下了自律承諾書。
如今,該社區建立了“網格員日常巡查+商戶自律承諾+居民監督反饋”機制。每周更新的《噪音治理臺賬》上,整改進度、居民反饋一目了然。“現在商戶都會主動招呼我們去看隔音設施。”小李說。
這是長治市網格化服務管理的縮影。今年以來,長治市按照《關于進一步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因地制宜優化網格設置,科學劃分6800個網格,配備7054名網格員。這些網格員作為基層治理的一環,正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
“小郝,我的居民養老保險在哪里繳費呢?”“小郝,我要向你反映個問題,能幫我解決不?”在潞州區太西街道廣場西社區,穿著紅馬甲、拿著筆和日志本,95后網格員郝瑞圓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樓宇單元,為居民排憂解難。
“社區鄰里的事,看起來是小事,但如果不及時處理,就可能變成大事。”在她的網格日志里,記滿了社區的大小事務:定期摸排殘疾人、低保戶等特殊群體;通過電話、微信關心獨居老人;幫居民辦理養老保險繳費……這些瑣碎而重要的工作,構成了基層治理的堅實基礎。
“網格員承擔著信息采集、矛盾排查、治安巡防、便民服務等多項職責。”潞州區綜治中心相關負責人焦秀江介紹,他們通過定期培訓、案例研討等方式,不斷提升網格員業務水平,同時依托信息化平臺,實現信息實時采集、上傳和處理,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網格+調解”“網格+志愿服務”“網格+警務”……在長治市,多元網格工作模式深度交織、協同發力,正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據了解,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2025年第一季度,長治市網格員通過“長治網格”App共采集上報各類信息2300余條,辦結率達97%,群眾滿意率達98.5%。
《光明日報》(2025年10月23日 05版)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