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支持方式 擴大資金規模
我省財政支農效益不斷提升
近年來,我省不斷創新財政支農方式,通過提高財政貼息標準、擴大財政獎勵規模等措施,推動支農資金規模逐年增長、支農效益不斷提升,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和經營主體得到了實惠。
2019年,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出臺《山西省貸款貼息資金專項工作方案》,設立省級財政貸款貼息專項資金,強化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撬動更多金融、社會資金投向特優產業,切實培優培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近3年,全省共安排省級財政貼息專項資金6億元,平均每年達到2億元,每年可撬動金融、社會資金投入200億元左右。今年,省級財政貼息專項資金規模擴大到18909萬元以上,占到省財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總額的10%左右,預計可撬動金融、社會資金230億元左右投向特優農業產業。
與此同時,持續擴大財政獎勵資金規模,優化獎勵方式,拓展獎勵資金范圍。在糧食生產方面,對種糧農民等主體,出臺大豆、油料等作物種植獎勵政策,明確了獎勵標準和發放流程,按種植面積通過“一卡通”發放獎勵資金,有效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2024年對種植大豆的農戶每畝補助100元,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135萬畝大豆種植任務。近兩年,安排財政獎勵資金1.5億元,聚焦特優農業品牌,創建16個農業品牌強縣,每個特優產業強縣獎勵1000萬元左右,帶動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特優農產品銷售50億元以上。
在鄉村建設方面,鼓勵市縣在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廁所改革等方面先行投入,省級根據市、縣重點任務完成情況、績效評價結果等安排獎勵資金。2024年,全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專項獎勵資金1.9億元均按此辦法獎勵市、縣,有效調動了市縣積極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以上,農村污水治理率達25%,超過國家下達目標3.6個百分點。(記者 馬永亮)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