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山西大同8月19日電 題:踏訪山西喬溝:平型關大捷主戰場已成鄉村振興熱土
中新社記者 胡健
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的喬溝,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在溝壑間影影綽綽。88年前,這條小徑上曾傳出廝殺聲和吶喊聲。

平型關大捷的主戰場喬溝。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1937年9月25日拂曉,八路軍第115師在此伏擊日軍精銳第5師團,以傷亡600余人的代價殲敵千余人,擊毀汽車近百輛,繳獲大批軍械物資。喬溝伏擊戰是平型關大捷的主戰場,平型關大捷亦成為全民族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
位于白崖臺鄉白崖臺村的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內,有一張中日裝備對比表:中國軍隊3821支步槍對抗日軍9476支槍械、24輛坦克、262輛汽車、5849匹馬。面對懸殊的武器裝備,八路軍決定在平型關東北方向的公路右側山地設伏。
戰斗發生那天,該村村民曾槐在回村取糧食時路遇八路軍,并目睹了戰斗全過程。

航拍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這場仗持續了六七個小時。后來,我爺爺幫著八路軍抬擔架、運輸物資。那年冬天,爺爺入了黨,參加抗日斗爭。再后來,爺爺成了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把這場勝利講給后人聽。”曾槐的孫子曾富生說。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的展廳上,張貼著英國《每日先驅報》駐中國特派記者在戰斗勝利后發表的評論:“一部分進攻的日軍在平型關遭受慘敗。那是一場山地上的運動戰,但它展開了中國抗戰的新局面,防守的軍隊在這里第一次采用主動的戰術,用積極的進攻行動回答日軍……”
如今,昔日戰場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熱土。喬溝西面的老爺廟戰場旁,“平型關驛站”主題商街引入布老虎枕、麥稈畫等非遺項目;白崖臺村新建的游客餐廳“公社大食堂”,菜團子、莜面餃子等特色美食,每年吸引超7000人次光顧。

民眾參觀平型關大捷紀念館。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副館長呂民忠介紹,該館通過300余件/套實物展品,反映了平型關大捷的歷史背景、戰前形勢、戰斗過程和政治、軍事影響。2025年1月至8月15日,紀念館共接待參觀者29萬余人次。此外,《首勝之師功勛卓著——八路軍第115師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經典戰役戰斗主題展覽》也即將開展。
“平型關大捷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一個縮影,這場勝仗不僅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也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代青年應接過歷史接力棒,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傳承下去。”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文史研究部主任毛春桃說。
88年過去,曾被炮火灼燒的山巖早已松柏蔥郁。平型關的勝利回聲,仍在太行山麓激蕩不絕。(完)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