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6 10:05:00 來源:
養殖戶史芳芳給記者講起她養殖狐貍的故事,以前她開了一家磚廠,由于種種原因停產后,她就一直賦閑在家。有一次,父親史紅喜在看報紙時,無意中看到了養狐貍掙錢的商機。當時,父親就以每只800元的價格購買了30只,慢慢地見了點效益、嘗到了甜頭。去年,史芳芳去河北連續參觀了好幾家養殖戶后,也果斷投資了60萬,把養殖規模擴大到了700只。
記者進入狐貍養殖區后,由于陌生人的到來,一只只小狐貍轉過身來,小眼睛里發出狡黠的、帶有警惕性的眼光。史芳芳告訴記者:“我養殖的品種有赤狐、大理石狐、銀狐,現在這些狐貍只有5個月大,其中能繁殖的有400只,每只狐貍每年能繁殖4到5只,今年如果不出手的話,明年養殖規模能達到4000多只,如果資金到位,打算發展到1萬只以后再開始出售。”記者問道:“今年的皮毛價格市場好嗎?”史芳芳說:“皮子成熟的時間就在每年的11月下旬,到時候河北的皮貨商會上門收購,今年上半年,每張狐皮的價格是1700元左右,最近有點回落,大概在1400元上下。”
記者了解到,她養殖的狐貍基本上都是靠以前的狐貍繁殖所得,養殖成本很低,養到狐貍皮子成熟后,每只的成本也就是160元左右,上不到200元。坐在養殖場的小院子里,史芳芳的母親孟連珠正在將剁碎的肉往飼料里混,她告訴記者:“放點肉,狐貍營養跟上了就長得快,今天比較忙,前段時間在城里訂做了一批鐵籠,這不,今天孩子她爸去城里拉去了。”史芳芳的父親史紅喜是個養殖狐貍的老手,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自己都能解決,這又省去了一大筆費用,如果今年全部出售皮毛的話,可純收入70萬元,當年拿回成本,但她有自己的打算:“狐貍養殖的確是個農民致富的好項目,今年,我打算發展合作社,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參與進來,材料已經上報給有關部門了。明年,我們的養殖規模會更大。”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