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鉆研,勤于思考,他為襄汾畜禽改良技術的推廣做出了積極貢獻,被同事戲稱為“弼馬溫”
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經過常年累月的摸索實踐,谷振林深知只有以繁育改良品種為突破口,才能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和畜產品質量,他克服技術資金困難,積極與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攀親結緣,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培訓指導,努力提高全縣繁育改良人員的業務素質,讓全縣廣大繁育改良技術人員掌握肉牛冷凍精液輸精技術,在黃牛冷配方面制定了“三統一”“一鏡(顯微鏡)兩罐(貯存、運輸)三有(有牌子、配種登記卡、新生犢牛登記卡)四堅持(堅持優質配種、堅持全天候服務、堅持身著工作服、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得到市領導的認可,在全市大力 推廣襄汾縣的管理經驗。
為了整體提高全縣羊的品種,在領導的支持下,建起了襄汾種羊場,先后引進了波爾山羊、道賽特、薩福克肉種羊200多只。谷振林同改良站人員連續作戰2個月,成功掌握了羊的人工授精技術,使羊精液保存期達到48小時以上,受胎率達到了95%以上,同時在全縣建立了20只羊的人工授精站,培訓改良技術人員30余人,開創了全縣羊的人工授精和改良工作的新局面。枯燥的數字真實顯現了谷振林奉獻的人生:多年來,他累計改良優種家畜20萬頭(只),先后培訓技術人員200余次,分布全縣30個站(點),現已成為當地畜禽繁育改良技術骨干力量。
近些年,隨著全縣規模化健康養殖業的發展,土雜豬配種嚴重影響了該縣養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在畜牧局領導的指導下,他引進了優良長白和大白、杜洛克種豬,在全縣開展了豬的人工授精技術培訓,對當地土雜豬進行雜交改良,大力推廣長大二元雜交及杜長大三元雜交技術,使全縣二元三元雜交豬占存欄量的95%以上,并為專業戶每年提供優種豬常溫精液5000余支,大幅提高了養豬業的養殖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
傾心事業,熱情服務,他撲下身子走場入戶與養殖戶攀親結緣,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及時雨”從踏入畜牧業門檻的那一刻起,平凡的畜牧工作就把他與崇高的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他淡泊名利,任勞任怨,毫不退縮,深入全縣各鄉鎮,在優種改良,防疫治病,技術服務過程中,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田間地頭,圈舍槽前,谷振林帶領全站職工,不厭其煩向養殖戶傳授技術、講要領,成了養殖戶中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他同時在報紙、電視臺開辟專欄定期講解畜禽養殖新技術,做好養殖戶的技術顧問。他常在牛、羊、豬圈舍摸爬滾打,臟臭難堪,但每次為養殖戶服務后,看到養殖戶滿意的笑容,收獲的喜悅總是涌在心頭。畜牧工作都是些瑣碎小事,但卻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連著養殖戶的苦與樂,他自己常說的一句話:“我熱愛畜牧工作,熱愛繁育改良事業,除了干好畜牧工作外,可能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這也是他對鐘情畜牧業工作的最好詮釋。
由于常年累月的忘我工作,谷振林血壓偏高,常常感到 氣短頭暈,但只要投入工作,哪兒管刮風下雨、酷暑嚴寒,上牛柵、下豬圈、進雞舍,從晨曉初露的黎明到萬籟俱寂的深夜,不知疲倦的他就像上了發條的鐘表,不停地運轉,同志們勸他休息、治療,他都婉言謝絕了。“全縣畜禽繁育改良工作任務重大,工作千頭萬緒,我哪兒能坐的住呀!”沒有錚錚的誓言,只有質樸的話語,透露出的卻是一位普通技術人員對畜牧事業的熱愛。
任勞任怨,忘我工作,他把人生最輝煌的時光奉獻給畜牧改良事業,被大家稱為“工作狂”同時兼任新城獸醫站站長的谷振林,經過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對全鎮牛羊等食草家畜和優質牧草種植進行統一規劃,大力推廣“規范化、標準化、健康化養殖”的畜牧業發展模式,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推廣標準化飼養園區建設,健全了全鎮40個村畜禽防疫網絡,有效降低了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忙碌的工作中,家庭的重擔都壓在了妻子瘦弱的肩上,也時常委屈抱怨他,10歲的女兒常常在家難見爸爸的身影,經常叫著爸爸進入夢鄉。在撲下身子為養殖戶服務過程中,他也遇到一些人的非議和責難,在贊美與閑言中,他不停地去實踐、去探索,用愛心鋪就著無怨無悔的人生。
面對鮮花與掌聲、成績與榮譽,谷振林并沒有陶醉、沒有止步,而是將這些作為事業前進的新起點和為養殖戶服務的不竭動力,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繼續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書寫著無怨無悔的人生,體現著一個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本報記者 田青松 通訊員 張永奇)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