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參加就業培訓,我現在可能還是一名普普通通通服務員。”今年23歲的崔麗娜說。初中畢業之后,崔麗娜一直幫別人賣化妝品,“當時覺得只要勤快、肯吃苦就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但是我想錯了,沒有一技之長,只能永遠做苦力,沒有出頭之日。”后來,經朋友介紹,她到臨汾市創業職業培訓技術學習,選擇了餐飲服務,培訓的老師不僅傳授專業的知識技能,同時還講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做人的道理。今年4月份畢業后,她到思麥爾大酒店工作,現在已經是餐飲部的部長了。
崔麗娜的經歷只是一個縮影。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市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大量返鄉。5月12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科獲悉,我市相關部門正在積極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市內用工企業會優先安排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科科長李柏山告訴記者,今年我市將實施的重點項目建設中,也會盡量多招用因企業關停或減產裁員而失去工作的農民 工;有鐵路、公路等交通建設項目沿線地區,也要有計劃地安排和組織當地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就;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政府部門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實行貸款利率優惠,加大無擔保信用貸款投放力度,增強吸納農民工就業的能力;對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要引導其與農民工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工、輪班工作、組織培訓等辦法,盡量不裁員、少裁員,穩定現在的就業崗位;對符合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條件的農民工,要按規定及時核發一次性生活補助。
除此之外,市政府還開展有組織的培訓就業和勞務輸出,拓寬就業渠道,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繼續向市外企業輸出我市農民工。據了解,全市共有農民工技能培訓學校90余所,僅市區就有50多所,這些培訓學校由勞動部門統一進行管理,為廣大農民工就業培訓大開方便之門。截至目前,我市今年接受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的農民工達到了3670人,培訓的科目涉及電焊、電工、木工、瓦工、、發、計算機等行業。目前我市農民工培訓工工正在進一步進行當中,通過對廣大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力爭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為再就業鋪好路。
在臨汾市創業職業培訓學校,其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學校培訓的科目主要是以餐飲服務、營業員、計算機為主,今年已經成功培訓農民工600多人,通過就業培訓的農民工就業率比較高,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另外,有關部門還將開展創業培訓,組織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培植工程”,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對于返鄉鄉民工創辦個體工商戶,有關部門將開辟“綠色通道”,優先辦理注冊登記,落實優惠政策,對返鄉農民工創辦個體工商戶,從其在工商部門首次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類和證照類類用。
“為了解除農民工的后顧之憂,我們必須認真做好社會保障服務。”李柏山說,要及時妥善安排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享受當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有關待遇,學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接收,堅決遏制學校以各種名義向返鄉農民工子女收取“擇校費”、“借讀費”和其他亂收費行為,減輕農民工的經濟負擔。
對外出打工的農民保留其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地的辦法,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權益。
【責任編輯: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