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鮮紅透亮的蘋果掛在枝頭,一撥撥采摘的人群接踵而來,往日寂靜的果園隨著金秋的到來變得熱鬧起來。這是9月15日,在翼城縣南梁鎮武池村王紅衛的果園里,筆者看到一派果實豐收、果農喜笑顏開的景象。
“現在蘋果園迎來了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王紅衛笑得合不攏嘴。這幾天,王紅衛忙得不亦樂乎,果園里處處留下他忙碌的身影。他一邊組織村民幫忙采摘,一邊跟外地客商商討價錢。今年他種植的20畝蘋果樹全部進入盛產期,雖說采摘蘋果有些勞累,但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臉上,他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豐收了!王紅衛說,現在早熟蘋果已經開始賣開了,這20畝地早熟蘋果占一半,晚熟蘋果占一半。早熟蘋果已經賣下四五萬塊錢了,還能賣四五萬塊錢。遲熟的蘋果看行情還能賣十萬元左右!
南梁鎮武池村素有“小江南”之稱,獨有的半丘陵地勢加之水肥條件好,晝夜溫差大,生產的蘋果備受外地客商青睞。山東客商朱文彬說,今年是第六年來南梁拉蘋果了,因為蘋果個頭很均勻,口感不僅脆還甜,拉到山東很好銷售。南梁鎮充分發揮氣候土地優勢和農民種植傳統優勢,舉全鎮之力大搞經濟林建設,經過三個栽植季的努力,在原有5005畝老果園的基礎上,又新發展經濟林19106畝,使全鎮經濟林總面積達到了24111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0.8%,人均經濟林面積0.6畝。目前,僅進入盛產期的早熟蘋果就達到3000多畝。
南梁鎮黨委委員、副鎮長蘇永旺告訴筆者,現在全鎮早熟蘋果已經進入銷售旺季,從梁壁路口到北常村口3公里的沿線有來自東北、山東、河南、內蒙等地的客商20余家,蘋果最遠銷售到俄羅斯等地,每天的蘋果交易量在25余萬公斤,交易額在50余萬元,預計今年早熟蘋果會帶給果農一千余萬元的收入。
近年來,翼城縣把發展水果經濟林作為農業調產的富民工程,作為保證農民長期致富的主要途徑,將林果基地建設確定為全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突出規模連片發展和標準化園區建設,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集中連片、規模發展”思路,投入2364萬元,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蘋果經濟林。同時,組織果樹中心技術員,不定期地深入鄉村,為果農提供技術講座,每年培訓達萬余人次;通過層層選拔、考試聘用了150名經濟林村級技術員,在栽植、幼樹管理等方面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確保栽得活、管得好、見效快、見效早;成立蘋果專業合作社,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鼓勵經紀人闖市場、找銷路,使全縣蘋果銷往河南、廣東、東北等地;籌措資金修建了全省最大的氣調庫,延長了果業期,提高了果農收入。
該縣農委副主任楊奎蒼告訴筆者,今年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18萬畝,產量達2億多斤,產值達3億多元,農民人均蘋果收入達1400元,蘋果產業正在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通訊員 張燕)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