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永峰 趙文紅)近年來,市農委以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為中心,按照典型引路、分類推進、責任包聯的工作思路,積極采取六項措施,全面提升農業綜合執法能力,取得顯著成效。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被市文明委確定為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全市有13個縣(市、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被省農業廳命名為“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達標示范單位”。
以“整體規劃、分類推進”為原則,創建規范化建設示范單位。近年來,根據各縣(市、區)的農業綜合執法工作具體情況,按照“整體規劃、分類推進”的原則,我市每年確定5—6個縣(市、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作為省級規范化建設創建單位,力爭用3年時間使全市17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創建標準,成為省級示范單位。
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方法,學習先進執法經驗。去年4月份,市農委邀請國家農業部、省農業廳領導和專家來臨汾檢查指導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及示范執法工作。專家們通過實地查閱案卷和農資、農產品誠信檔案,觀摩現場執法過程,對執法的規范化建設進行了現場點評、分析和指導。5月份,市農委組織各縣(市、區)農業綜合執法工作骨干赴浙江參觀考察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學習、借鑒寧波市、溫州市的綜合執法先進經驗。通過學習,執法人員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對提升我市農業綜合執法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采取“交叉檢查、示范執法”模式,提高綜合執法能力和水平。為了提高全市農業綜合執法水平,市綜合執法支隊每年都要在全市組織開展兩次“示范執法、交叉檢查”活動。在今年春季的農資打假活動中,抽調各縣(市、區)執法骨干組成交叉示范執法檢查組,異地交叉檢查,通過市場檢查、立案調查、文書制作、處罰等多個環節的現場演示,使執法人員學習掌握了問題識別、程序規范、案件處理、文書制作等執法技能技巧,有效提高了執法辦案水平。兩年來我市共組織“交叉檢查、示范執法”活動4次,直接受訓執法人員800余人次。
運用“典型引路、責任包聯”機制,加快推進規范化建設進程。為加強農業執法規范化建設,對已經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的縣(市、區)要求再接再厲,不斷探索規范化建設的新方法,真正起到典型引導、示范帶動作用;對正在創建規范化建設的縣(市)要求進一步加強學習,不斷完善和改進規范化建設工作。對規劃當年要達到創建標準的縣實行責任包聯,執法支隊支隊長、副支隊長分別包聯當年要達標的縣(市),負責指導、督促、檢查這些縣(市)的規范化建設工作,年底包聯縣(市)達不到檢查驗收標準,包聯領導在全市會議上進行自我檢討。
推行“辦案程序,處罰標準”公開,規范執法人員行為。為進一步提升全市農業綜合執法形象,規范執法行為,積極引導廣大執法人員自覺做到認真上崗、標準作業的濃厚氛圍,一方面制訂出臺了《臨汾市農業綜合示范執法方案》、《示范執法活動程序》、《農業行政處罰依據對照表》,做到檢查有步驟,處罰有依據。另一方面根據省農業廳《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業行政執法著裝的通知》要求,統一制作執法服裝,基本實現了執法人員統一著裝。為規范執法人員著裝行為,還特別邀請武警支隊教官對農業執法人員著裝標準及要求進行了具體講解,現場演練、示范,給執法人員上了一堂形象而生動的準軍事化課程。
堅持學習培訓和法規宣傳并重,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市支隊和縣(市、區)大隊每年都要舉辦農資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培訓班,宣傳、培訓農業法律法規知識,經過考試考核,取得合格證書后,才能上崗從事農資的生產與經營。同時,每年“3·15”、“12·4”期間,都要組織開展農業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活動,通過采取出動宣傳車、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單、懸掛橫幅標語、公布舉報電話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業法》、《種子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維權意識。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