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襄汾,麥浪翻滾,機聲轟鳴,金色的田野上,人們在收獲著碩果,播種著希望。一場現代農業的偉大變革正在丁陶大地悄然上演。
麥收在即,縣農機中心及時對小麥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進行動員部署,160余臺收割機南下河南、運城等地支援夏收。
夏種夏管,技術當先。縣農委植保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秋糧作物播種與管理、病蟲害科學防治等知識向農民進行詳細講解,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關口。
南賈鎮中尉村村民尉建軍家的核桃樹突發病害,縣林業局立即組織高級工程師進行網上診斷,讓農戶第一時間掌握防治措施和用藥方法。
作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襄汾縣多措并舉推進工程建設,各個工程項目正在掀起建設高潮。
一個個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基地迅速壯大;一批批頗具潛力的農業品牌、特色產業正在興起……
近年來,襄汾縣圍繞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基地轉型這一科學定位,突出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引領全縣農業實現“蝶變”,為該縣確定的“轉型跨越邁大步,進軍中部百強縣”目標的實現增添了新動力。
提服務 農民增收形式多樣
今年以來,襄汾圍繞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調整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設施蔬菜種植、“一村一品”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大力提高特色農產品種養增收;鼓勵發展瓜—棉、玉米—大豆、西瓜—玉米—豆角等多種作物間作套種多熟制模式,提高畝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襄汾縣委、縣政府加大了防災抗災技術措施的落實,克服了不利天氣因素的影響,通過開展小麥高產創建和科技入戶工作,加強田間管理,抓好小麥后期“一噴三防”工作,促進了大面積夏熟作物的生長平衡;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夏收工作,提前配足配齊農業生產資料,全力調度農機收割,幫助農民群眾做好夏糧搶收,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組織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擴大玉米復播面積,做到以秋補夏,確保在惡劣天氣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春爭日,夏爭時”,六月的陽光火辣辣地照耀著大地,夏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農民們抓住晴好天氣搶收小麥,一臺臺裝有秸稈切碎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正在作業,切碎的秸稈被均勻地拋撒在麥田里,人們往來奔走,將豐收的小麥裝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旱情這么嚴重,又遭遇了霜凍,這要是擱在往年,雖不至于顆粒無收,但起碼減產七八成,今年有了縣委、縣政府惠民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旱地只減產了三四成,水澆地的產量則不減當年”,農民沙啞的聲音里飽含幸福……
強龍頭 產業農業碩果累累
襄汾縣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龍頭企業農副產品深加工以及品牌戰略,就地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去年,該縣在不折不扣落實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同時,制訂并落實《襄汾縣2012年10項強農惠農政策》,當年該縣農業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億元,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
今年以來,襄汾縣繼續落實10項強農惠農政策,對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當年利用貸款產生的利息,給予適當財政補貼;對進入“513”工程序列的龍頭企業,實行電價和行政性收費優惠;扶持奧格姆食用菌、侯臨杏鮑菇、興民林業等3家企業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截至目前,襄汾縣各類農業企業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達28家,建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76萬畝,通過無公害認證的產品有46個;山西天美食品有限公司、山西金田園食品有限公司和山西華資食品開發有限公司3家企業進入省農業產業化“513”工程行列;襄汾縣園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和山西豐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進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山西三盛合釀造有限公司成為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玉米、雜糧、紅薯、三櫻椒和蔬菜,他們所需的原料95%以上來自于襄汾縣的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產品就地轉換、就地加工,為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為企業減少了運輸成本,實現了雙贏。
擴基地 規模農業引領發展
在穩定糧、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襄汾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進肉牛、生豬、無公害蔬菜等特色產業的提質和發展。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鼓勵農民集中成片發展,逐步建立特色農業產業帶。目前,該縣已建成“千頭牛場”、“萬頭豬場”、“丁村白蓮”、“景毛黃瓜”、“襄陵西紅柿”、“秋喜茶樹菇”、“趙康三櫻椒”等20多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專用原料,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發展模式和“一村一品”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特色產業格局,輻射帶動全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2年以來,襄汾縣委、縣政府把設施蔬菜作為農業產業轉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來抓。截至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6.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達到6.05萬畝,新發展7500畝(包括日光溫室1800畝,大拱棚1500畝,節水蓮菜1700畝,食用菌2500畝)。蔬菜總產量50萬噸,產值10億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2300元,穩居全省20強。去年5月26日,在全省設施蔬菜流動現場會上,襄汾縣陳郭設施蔬菜和丁村白蓮示范基地作為重點觀摩項目,得到參會領導的高度肯定。
在穩定糧食種植、發展設施農業基地建設的基礎上,襄汾縣結合自身實際,選取果樹、中藥材種植、苗木栽培等特色農業重點發展,收到了良好成效。該縣花大力氣進行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步伐,以信息化引導特色農業發展,實施“陽光工程”、科技入戶、蔬菜果樹園藝工培訓等項目。截至目前,全縣先后舉辦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和農業法律法規專題培訓班600余場次,培訓農民11萬余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6200人,科技入戶800戶,印發宣傳材料10萬余份,購買并發放農業實用技術書籍2100冊,在電視臺播出農業實用技術專題節目15期。通過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技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了全縣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他們在農業生產經營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促進了農業新科技的轉化應用。目前,全縣蔬菜、中藥材和干鮮果林面積分別達到16.8萬畝、8.7萬畝、19萬畝。
在農業產業基地建設過程中,該縣特別注重農業標準化的收集和建立,注重引進科學的生產技術。圍繞全縣農業主導產業,相關單位制定了全縣番茄、黃瓜、蓮菜、蘋果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通過技術培訓、印發資料、考察觀摩等形式廣泛宣傳,并加強監管力度,督促生產基地和企業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記使用管理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
俏品牌 觀光農業蓄勢待發
目前,襄汾農業企業共擁有商標35個,其中,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的4個,被認定為省名牌農產品的3個,被認定為省特色農產品的2個,在第四屆中國國際辣椒產業博覽會上,趙康鎮榮獲“中國辣椒之鄉”稱號。
為進一步打響襄汾農業品牌,襄汾大力實施品牌化戰略,對當年獲得認證的品牌,縣政府分別給予3萬元—30萬元獎勵,同時,在縣電視臺、政府門戶網站等媒體為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免費宣傳。在第二屆山西特色農產品北京展銷周暨擴大市場招商引資系列活動中,襄汾的三盛合小米醋系列產品及豐谷辣醬系列產品銷售火爆;金田園粉條、華資玉米、卓鑫中藥材及官灘棗、茶樹菇、天美小麥胚芽、三櫻椒等展臺前的人絡繹不絕。
為適應新形勢,襄汾縣積極發展旅游觀光農業,圍繞“吃、購、玩”等旅游要素,推動農業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功能的轉變。
觀光農業主要以示范園建設為核心,圍繞示范園產業發展延伸產業,帶動旅游業發展。2012年,襄汾重點打造了鄧莊燕村設施蓮菜觀光農業示范園,該園建設分“三區三園一館”。“三區”是丁村白蓮種植風景區、精品荷花觀賞區、農家樂餐飲服務區;“三園”指無公害果菜采摘園、水上娛樂垂釣園、丁陶文化苑;“一館”即蓮藕文化藝術館,項目集文化體驗、餐飲休閑為一體。當年舉辦的“山西·襄汾首屆荷花文化旅游節”期間,累計接待游客逾10萬人次。
除了丁村白蓮項目外,由農民自主開發的特色果樹采摘園項目也頗受青睞,成為許多城里人假日休閑的好去處。大家紛紛來到這里體驗采摘樂趣,享受原味水果,過足了“農家樂”的癮。
耕耘熱土捷報頻,無邊風景一時新。襄汾打造現代農業基地的序曲已經奏響,樂章已經譜就。在縣委、縣政府帶領下,襄汾將緊緊圍繞中心、科學規劃、扎實推進,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實現現代農業的宏大夢想。
(通訊員 趙永星 沈宗珍 陳曉璐)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