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直播 星火延續

熱情鼓掌 蓄力前行

路演展示 激情澎湃

公平公開 評分有序

專家點評 精準到位

后臺核對 細心準確

臺下關注 全程記錄

產品呈現 現場講解
臨汾新聞網訊 深秋的蒲縣,一場關乎未來的蒲縣首屆星火項目創業大賽擂響戰鼓,凝聚起從“一煤獨大”轉向“多元支撐”的磅礴動能。
回顧比賽現場,63歲的創業者站上路演臺,與返鄉青年、電商達人同臺競技,生動詮釋著:夢想,永遠不畏年齡;創業,始終澎湃如潮。每一個項目都是一粒火種,連翹茶、智慧園、鴕鳥夢……這些看似微小的“星火”,正以其創新之力匯集民生之溫,悄然點亮全縣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照亮千家萬戶的就業未來。
政策傾力 孕育新苗破土
創業之樹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滋養它的沃土。蒲縣首屆星火項目創業大賽的成功舉辦,正是根植于《蒲縣2025年創業就業專項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所催生的頂層設計與政策春潮。這不僅僅是一場賽事,更是蒲縣推動經濟轉型、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有效實踐。
據介紹,大賽由中共蒲縣縣委、蒲縣人民政府主辦,蒲縣民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蒲縣就業和民生保障綜合事務中心具體承辦,并匯聚了從發改、農業到審批、婦聯、融媒體等近10家協辦單位的力量。這種高規格、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傳遞出一個強烈而清晰的信號:蒲縣正舉全縣之力,打破行政壁壘,整合各方資源,為每一位創業者搭建一個最為廣闊、支撐最為有力的舞臺。
“我們正處在從‘一煤獨大’向‘多元支撐’轉型的關鍵時期,創業創新是其中最核心的引擎。”蒲縣民政和人社局公共就業中心負責人郭曉強道出了大賽的初衷,“希望通過這樣的賽事,不僅僅是選拔出幾個優秀項目,更是要營造一種氛圍,發掘一批真正扎根本土、貼合實際需求的好苗子,讓每一份創業熱情都能得到悉心滋養,讓這‘星星之火’,匯聚成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
這份鄭重承諾,在大賽的獎項設置與后續扶持政策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體現。除了為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項目分別給予10000元、5000元、3000元的直接資金獎勵外,大賽更注重“授人以漁”的長遠之道。所有獲獎項目都將被推送至市級創業創新大賽,并可享受包括創業指導、專業培訓、政策咨詢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對于具備發展潛力、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可優先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就業補助資金等關鍵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這一套“獎金激勵+服務賦能+資金支持”的組合拳,旨在構建一個全周期的創業扶持,讓優秀的創業種子不僅能破土而出,更能歷經風雨,成長為支撐縣域經濟的參天大樹。
大賽明確將焦點對準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各類鄉村創業項目,鼓勵創業者從蒲縣的山水田野間尋找靈感、發現商機。于是,大賽現場呈現出多元化的創業景象:有項目立足本地豐富的藥材資源,致力于構建從標準化種植、精細化加工到品牌化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將連翹等山野藥材變為具備健康消費屬性的商品;更有項目敢為人先,在山野間開辟特色產業新賽道,“鴕夢起航”鴕鳥養殖及文旅產品開發項目,將特種養殖與旅游觀光相結合,為鄉村經濟注入新奇體驗……這些項目,或深耕傳統,或開拓新域,或連接未來,共同繪就了蒲縣鄉村產業生機勃勃、多元發展的嶄新圖景。
這片創業沃土,不僅孕育著產業的新苗,更激蕩著動人的創業情懷與超越年齡的夢想。大賽現場,最打動人心的畫面之一,來自蒲縣科技健康養生部項目的代表——這位已年過六旬的創業者李玉蓮。她沒有選擇安逸的晚年,而是聯同村里的伙伴,滿懷熱情地投身于大健康產業,決心在熟悉的田間地頭,通過發展養心菜、長壽菜等特色農業,開辟一條致富新路。當她站在路演臺上,清晰闡述規劃、自信回應提問時,那份不輸年輕人的活力與堅守,贏得了評委的一致點贊與尊重。
李玉蓮的故事,完美詮釋了大賽“鼓勵自主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寬廣內涵——創業,從來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它是所有心懷夢想、勇于行動者的權利。她的存在與勇氣,打破了關于創業年齡的刻板印象,彰顯了終身學習與創造的價值,她的故事激勵更多不同背景的普通人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智慧助力 淬煉項目成鋼
賽場,既是夢想的展示臺,更是項目的淬煉場。這片空間不僅承載著創業者們熾熱的期盼,更凝聚著推動產業升級、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強烈期待。為確保評選的權威與公正,大賽設立了陣容強大的評審委員會。
7位評審專家由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中心推薦并邀請縣內外行業專家組成,他們深耕農業、科技、經濟、管理等領域,最長的擁有超過35年的行業積淀。這些歲月的積累不僅賦予他們犀利的專業眼光,更讓他們對產業發展規律、市場波動趨勢、企業成長路徑形成了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大賽采用的“6分鐘路演+評委點評+亮分”的嚴苛賽制,在有限的時間內淬煉出項目的真實成色。所有參賽項目通過抽簽決定上場順序,路演時間以分秒計,這是對項目核心競爭力的極致考驗,更是對創業者思維邏輯、應變能力的綜合評估。
“艾”聚鄉情·智興鄉村項目的主理人,講述著如何將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從簡單的原料采收,升級為系統化的產品研發。他們用匠心賦予古老艾草全新的生命力,開發出艾絨、艾條等系列產品,已成功帶動30余人實現穩定就業,讓這一抹源自山野的綠色,真正轉化為浸潤鄉鄰生活的溫暖力量。
茂洲牛肉項目的代表,則分享了他們如何深耕從牧場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在防疫、保鮮、冷鏈物流等諸多領域攻克技術難題,構建起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項目不僅讓優質牛肉香飄千家萬戶,更重要的是,它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百余個就業崗位,成為了連接農戶與市場、推動地方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紐帶。
而文城村智慧果園項目,更是生動展現了科技賦能傳統農業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他們徹底突破了“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構建起“科技+農業+黨建”“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將物聯網環境監測、云平臺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決策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蘋果種植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精準監測土壤墑情、智能調控水肥灌溉、預測病蟲害發生規律,他們成功推動了果園管理從依賴經驗的模糊判斷,轉向依靠數據的精準決策,實現了提質、增效、節本的多元目標。
然而,最精彩、最富啟發性的環節,往往發生在路演之后的評委點評階段。這不再是創業者單向的展示,而是智慧與智慧的“雙向奔赴”,是經驗與創新的深度對話,是為項目“問診把脈”“開方抓藥”的關鍵時刻。
評委的眼光是銳利而富有建設性的。面對“那時花開”項目提出的“庭院經濟”這一亮點,評委在肯定其盤活閑置資源、美化鄉村環境的同時,一針見血地提出,要結合玫瑰、月季等不同花卉的開放周期、觀賞特性與經濟價值進行更為科學的選種配置與景觀設計,通過錯落有致的安排延長觀賞期與經濟效益產出期,讓庭院的美景與經濟價值能夠持續綻放,而非曇花一現。
對于“鴕夢起航”這個充滿想象力的項目,評委在高度贊賞其敢闖敢試的開拓精神之余,也精準地提出了“增強全產業鏈可復制性”和“著重消費人群精準劃分”兩大核心建議。評委表示,項目不能僅僅停留在養殖新奇特的層面,必須向下游的產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場營銷延伸,形成一套標準化、可推廣的商業模式;同時,要對潛在的消費群體進行精細畫像,明確是面向高端餐飲、特色旅游還是主題科普,從而實現資源的精準投放與營銷的有效觸達,這些真知灼見為項目從“新奇”走向“成熟”、從“概念”走向“產業”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即便是對于那個已經擁有10多年生產經驗、運營穩定的座套、擋風被加工廠項目,評委也提出了邁向更高發展階段的要求,要在產品同質化的“紅海”中突圍,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在外觀設計、材料工藝、功能創新上做出不同于同品類的差異化特色,增強產品的核心創新力,推動企業從依賴成本的“制造”邁向依靠創新的“創造”,從而在價值鏈上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這些精準、深入、極具前瞻性與操作性的點評,其價值早已遠遠超出了比賽本身的勝負得失。它變成了一場難得的、高水平的創業輔導課,一次面向所有參賽者的集體賦能。這場智慧碰撞所激發的,不僅僅是幾個項目的優化與提升,更是一種崇尚創新、尊重市場、追求卓越的創業文化。
夢想接力 釋放就業動能
經過精彩的激烈角逐,大賽的最終排名在萬眾期待中揭曉。任言記智慧農業運營中心項目以其扎實的產業基礎、清晰的帶動模式和充滿情懷的敘事拔得頭籌;抖音賦能蒲縣鄉村e鎮特產館與“艾”聚鄉情·智興鄉村項目,一個展現了數字經濟的強大滲透力,一個體現了傳統作物與現代理念的巧妙融合,共同榮獲二等獎;而“鴕夢起航”的特種養殖探索、茂洲牛肉的產業鏈延伸實踐以及文城村智慧果園的科技賦能嘗試,則分享了三等獎的榮譽。在振奮人心的頒獎典禮上,獲獎者手捧的不僅是證書和獎金,更是沉甸甸的認可與期望。
一等獎項目“任言記智慧農業運營中心”的路演人任蒲麗,站在臺上時語氣堅定而從容。她曾走出家鄉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卻最終“為愛返鄉”,這“愛”既是對親人的眷戀,也是對故土難以割舍的情懷。她毅然接過去世父親未竟的事業,用現代市場的眼光,對家鄉那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農產品進行了一場深刻的改造。她從建立標準入手,統一品控,再精心設計包裝,講好品牌故事,硬是將原本零散、附加值低的“土貨”,變成了走進城市商超、備受青睞的精品。如今,她的項目已累計帶動500余人次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這串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面孔:其中有12戶脫貧家庭因此有了鞏固收入的穩定依靠,有3位殘疾人在這里找到了自食其力、贏得尊嚴的崗位,還有2名高校畢業生被項目的活力與未來前景吸引,選擇留下,將青春揮灑在家鄉的土地上。“我們不僅在做產品,更是在做一份有溫度的事業。”任蒲麗這句斬釘截鐵的總結,道出了新時代“農人”超越經濟利益之上的價值追求。
而在線上,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同樣戰果輝煌。抖音賦能蒲縣鄉村e鎮特產館正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然改變著農產品的傳統銷路。一部智能手機,一個精心運營的賬號,就巧妙地打破了橫亙在山區與市場之間的地域限制,將蒲縣核桃、生態小米、手工醋等優質特產,直接呈現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這一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電商創業的門檻,已成功帶動百余名村民化身“新農人”和“帶貨主播”,勇敢地躍入數字經濟的浪潮,共享時代發展的紅利。
與此同時,那些扎根于土地、看似傳統的項目,也煥發出新的生機。小小艾草,看似平凡,卻在“艾”聚鄉情·智興鄉村項目的精心編織下,串起了鄉村振興的大夢想。該項目雖不事張揚,沒有響亮的口號,卻扎實地讓30多位留守村民,特別是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和年紀稍長的長者,實現了“家門口”的穩定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未進入前三名的好義村黃花菜種植項目,同樣令人動容。村民們巧妙利用農時差,避開勞動力緊張期,種出的黃花菜已被認定為“綠色A級產品”。這一抹“金黃”,正悄悄照亮50多戶家庭的增收之路。
這些真實的數據,是一個個“以高質量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生動的實例。每一個項目的成長,都意味著更多鄉親不必遠走他鄉,意味著人才回流、鄉村振興。
大賽雖已落幕,但屬于蒲縣的創業故事才剛剛拉開精彩的序幕。從漫山遍野的連翹到郁郁蔥蔥的艾草,從獨具特色的鴕鳥養殖到科技感十足的智慧果園,從清新爽滑的黃花菜到便捷高效的電商平臺,這一簇簇從蒲縣肥沃大地上蓬勃升起的創業“星火”,正以創新為翼、以實干為基,悄然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磅礴力量,緩緩鋪開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蒲縣創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記者 祁 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