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空對話

光影水秀


經典誦讀

專家講學

精彩演繹

臨汾新聞網訊 當古典民樂在夜空奏響,打造出古韻新聲的藝術交融;
當時空在誦讀聲中交匯,喚醒了沉睡在典籍中的古老智慧;
當蒲伊文化從歷史深處走來,引發了蒲縣人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熱忱……
時維金秋,2025年堯文化旅游節的“堯風傳頌”系列活動、“堯之頌·讓世界傾聽臨汾”經典誦讀大會、“堯風大講堂”專家講學活動這三項活動在蒲縣舉行。
蒲縣通過古典民樂、經典誦讀、專家講學等多元形式,讓古老的文明在與時代的對話中煥發新生,喚醒共同的歷史記憶,凝聚奮進的時代力量。
專家講學 深挖內涵
蒲縣因帝堯之師蒲伊子名載史冊,更因“堯王訪賢”的千古佳話而文脈綿長。千百年來,“崇文尚德、尊賢納才、開放包容、以民為本”的精神特質,已深深融入蒲縣的文化基因與血脈。
“帝堯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源頭典范。《堯典》有載: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干變時雍……”9月25日下午,蒲縣縣委黨校會議室,堯文化研究專家、著名作家喬忠延先生以《堯文化的當代價值——堯師故里話帝堯》為題進行專題授課。
“堯風大講堂”專家講學活動是堯文化旅游節的重要學術活動。今年的專家講學在蒲縣舉行,特邀喬忠延先生從“堯師故里的新時代認知”“帝堯帶領先民創造的豐功偉績”以及“堯文化的當代價值與世界意義”三大層面,引經據典,追本溯源。
講學中,喬忠延先生深刻剖析了堯文化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根脈地位,闡釋了堯師蒲伊子的不凡歷史價值,從而凸顯了蒲縣在中國源頭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他著重論證,堯文化所蘊含的“崇德尚賢、務實擔當、和合萬邦”等精神內核,絕非塵封于典籍中的冰冷記憶,而是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文化基因,是一種能夠跨越時空、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智慧啟迪和精神動力的寶貴資源。
“這次講學內容翔實、見解深刻、深入淺出,能夠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深化大家對蒲縣本地特色文化資源的理解、保護與利用。”蒲縣縣委宣傳部的一位干部表示。
弦歌雅奏 聲動古今
華燈初上,昕水河的氣息飄上蒲縣圖書館頂層的空中花園,一縷縷暖黃的光暈和鏤空鋁板上的燈帶營造出幽遠的意境。
9月25日夜,“堯風傳頌”系列活動的開篇之作——“弦歌雅奏·聲動古今”經典民樂音樂會在此詩意上演。
“堯風傳頌”系列活動包括“弦歌雅奏·聲動古今”經典民樂音樂會、“堯風傳頌·上古傳奇”大巡游、“堯韻蒲川·水影華章”光影水秀三項子活動,其余兩項活動將于近期舉行。
蒲邑和鳴民樂團的樂器演奏拉開了“堯風傳頌”的序幕,一場跨越時空的音樂之旅正式開啟。
音樂會曲目編排匠心獨運,既有《云宮迅音》《敢問路在何方》等喚起幾代人集體記憶的經典民樂合奏,以磅礴氣勢瞬間點燃現場;亦有《月滿西樓》《女兒情》等抒發細膩情感的獨奏與演唱,婉轉低回,情意綿長。
古老的塤獨奏《五百年滄海桑田》,其聲蒼涼悠遠,引人沉思浩渺時空與歷史變遷;古箏合奏《云水禪心》則清越空靈,如清泉流淌,滌蕩心靈,帶來片刻的寧靜與超然。歌曲《青花瓷》《青玉案·元夕》巧妙地將現代流行音樂的東方韻味與古典詩詞的深邃意境相融合,展現了傳統文化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映山紅》《歷史的天空》等經典旋律,則再度激蕩起觀眾心中那份深厚的紅色記憶與家國情懷。
笛子與二胡的精彩合奏《通天大道寬又闊》壓軸登場。演奏者不僅以民族樂器創新演繹了這首充滿現代氣息的經典旋律,更別出心裁地模擬出美猴王的經典臺詞,令人拍案叫絕,將全場氣氛推向最高潮,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整場演出,氣氛熱烈,掌聲如潮。每一段精心演繹的旋律,都成為傳承與弘揚堯文化、蒲伊文化的生動載體;每一次觀眾與樂曲產生的深切共鳴,都凝聚著對腳下這片土地深厚文化的認同與熾熱情感。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聽覺的享受,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尋根與精神洗禮,生動傳遞了堯文化及蒲伊文化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
光影水秀是蒲縣傾力打造的沉浸式視聽盛宴,在今年第九屆東岳文化旅游月初次亮相。光影水秀運用現代聲、光、電、水幕等前沿科技手段,以山水為天然畫布,將光影當作神奇筆墨,打造出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尤其是講述蒲縣先賢故事的全息影像能清晰地映射在巨大的水幕之上,歷史人物仿佛穿越時空,翩然而至,讓歷史文化以更直觀、更生動、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走進民眾。
據了解,“堯風傳頌”系列活動中的“堯風傳頌·上古傳奇”大巡游、“堯韻蒲川·水影華章”光影水秀將貫穿整個假期時間,沉浸式講述蒲縣與堯帝的故事,為游客帶來新鮮的觀賞體驗。
經典誦讀 文脈傳承
繼專家講學、音樂盛宴之后,9月26日,“堯之頌·讓世界傾聽臨汾”經典誦讀大會在蒲子文化宮舉行。這場以堯文化為靈魂、以高雅藝術為橋梁的盛會,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底蘊與蓬勃的時代活力融為一體。
大會在古樸悠揚的《擊壤歌》與曼妙靈動的仿古舞蹈中緩緩啟幕,瞬間將觀眾帶入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遠古淳樸時代。
經典誦讀大會精心設計了“帝堯頌·德昭千古”“經典頌·文潤山河”“時代頌·志啟新程”三個篇章,層層遞進,構架起一座貫通古今的文化橋梁。
“帝堯頌·德昭千古”篇章采用新穎的情景演繹形式,實現了與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賢跨越時空的“對話”,生動再現了堯帝“敬天愛民”“選賢任能”“協和萬邦”的圣王德政形象。
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場景,將堯帝的豐功偉績與人格風范刻畫得淋漓盡致,使現場觀眾深刻感悟到堯文化中“以民為本”這一核心要義的價值。
“經典頌·文潤山河”篇章則聚焦于受堯文化精神滋養而生成的中華文學經典,展現了堯文化跨越千年的強大生命力與輻射力。
這一篇章以《詩經》開篇之作《關雎》起始,中國話劇“金獅獎”得主、山西廣播電視臺資深主持人劉強志將古人對于美好情感的真摯追求娓娓道來;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及“金聲獎”得主李桂琴則以清亮婉轉的聲線,完美詮釋了《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空靈意境;山西文化旅游職業大學的趙琛與孟霞兩位老師,先后激情演繹《將進酒》的豪邁灑脫與深情詮釋《水調歌頭》的雋永情思,展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此篇章在西安一千零一合唱團恢宏的配樂合唱中畫上圓滿句號。
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其間設置的兩輪“飛花令”互動環節。當主持人以蒲縣的“蒲”字為題時,現場觀眾踴躍參與,爭相吟誦含有“蒲”字的詩詞佳句,“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簇簇青泥中,新蒲葉如劍”……詩聲悠遠,掌聲陣陣,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互動中深入人心,現場文化氛圍熱烈非常。
“時代頌·志啟新程”篇章則將目光投向未來與希望。蒲縣城關小學的孩子們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朗誦《少年中國說》節選,“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的鏗鏘誓言,振聾發聵;蒲縣高級中學的學子們則先后朗誦《青春》節選與《強國有我》,以飽滿的熱情抒發了新時代青年的理想與擔當。他們的表演,讓現場觀眾清晰看到了堯文化精神在年輕一代身上的鮮活傳承與賡續,令人倍感欣慰。
2025年堯文化旅游節在蒲縣的三項活動成功舉辦,是蒲縣立足深厚文化底蘊,致力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成功實踐。蒲縣通過“民樂+誦讀+科技+講學”的多元融合模式,打破了時空壁壘,讓堯文化、蒲伊文化從歷史深處走來,與現代文明對話。
空中花園的詩意樂章、文化宮內的瑯瑯書聲、專家學者鞭辟入里的深度解讀……蒲縣以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生動詮釋著“崇文尚德、尊賢納才、開放包容、以民為本”的精神,并賦予其嶄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有理由相信,堯風古韻必將在蒲縣大地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時代光彩。古老的蒲縣,正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開放的時代胸懷,在傳承與發展的大道上步履堅定,前程似錦。
記者 柴云祥
圖片 柴云祥 蒲縣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