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玲,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1983年8月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現任婦產科主任。是山西省勞動能力鑒定醫療專家庫成員、臨汾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市傷殘兒醫學鑒定專家庫成員、市計生手術并發癥鑒定專家庫成員。
49歲的范宏玲是市人民醫院婦產科的主任醫師,在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中,她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導思想,堅持改革、發展和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她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團結同志,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工作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多次受到患者的好評。她先后在北京協和醫院、山西省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院,進行學習深造。在國家級和省級各類醫療雜志上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其中《卵巢外腹膜漿液性乳頭狀癌26例臨床病理研究》發表于《中華腫瘤雜志》。
在業務上,范宏玲深知一個婦產科醫生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因此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通過訂閱大量業務雜志及書刊光碟,并在網上學習有關知識,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通過參加各級學術會議,聆聽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學習新的醫療知識和醫療技術及手術技巧,從而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她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熟練掌握婦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癥的診治技術,以及診斷處理產科并發癥及合并癥,熟練診治婦科各種急癥、重癥,獨立進行婦產科常用手術及各種計劃生育手術,為病人解除了痛苦,受到患者家屬的感激。
有一次她正在值夜班,來了一位四川民工家屬的產婦,是產后大出血,心率160次/分,血壓80/50mmhg,面色蒼白、昏迷,民工在沒有錢、沒有親朋好友幫助的緊急情況下,范宏玲積極組織醫生護士搶救,先輸液輸血,搶救病人。隨著搶救時間的延長,看到病情危重,大家都感到沒有信心和希望了,可是,范宏玲仍然固執地要繼續輸液,勸家屬不要回家,經過一夜的努力,病人終于轉危為安,睜開了眼。這時候范宏玲才知道自己整整站了一夜沒有合眼,沒有休息一分鐘,沒有喝一口水。
她并沒有以此為滿足,又帶頭開展了腹腔鏡手術、宮腔鏡手術、宮頸椎切術,子宮廣泛切除術、陰道成形術等。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地處理每一位病人,得到了患者的好評,起到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
范宏玲用所學的新技術為克服患者的痛苦和家屬的煎熬奉獻著絲絲情懷。一位88歲的山東籍的患者,因子宮三度脫垂,非常痛苦,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家屬更是著急發愁。范宏玲前思后想:這起手術風險很大,如果術中、術后出現意外,將無法面對其家屬,經過慎重考慮,反復討論,最終確定治療方案,制定搶救措施,她勇敢地上了手術臺,認真準備,仔細操作,終于使患者手術成功,平安出院,為老人終于解除了痛苦,家屬非常感謝。
范宏玲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努力提高產科診療質量,控制剖腹產率,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降低子癇發生率,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無孕產婦死亡及新生兒死亡。在管理上,她本著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服務患者,一切方便患者的宗旨,嚴格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認真履行單病種管理,認真執行省衛生廳制定的臨床路徑,嚴格執行抗菌素分級管理,堅決杜絕大處方,合理用藥,使藥占比符合院方規定范圍,維護了院方信譽和患者的利益。
在注重人才梯隊培養工作中,范宏玲根據國家診療技術分級制度的相關規定,積極指導下級醫師開展工作。在進修醫生和實習醫生的培訓中,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手把手教,言傳身教,承擔教學任務,為提高了各級人員的工作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良好的醫德醫風、過硬的業務技術使得范宏玲成為全省知名的婦科專家。她曾受省衛生廳選派赴西藏醫療援藏;作為省里選派的駐縣專家指導萬榮縣、古縣實施國家的“降消項目(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2009年獲臨汾市“先進婦幼工作者”稱號。2010年被評為臨汾市“三八紅旗手”。
在市醫院創建“三甲”醫院的活動中,范宏玲帶領婦產科全體醫護人員,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如十三項核心制度的落實,醫療質量控制,病歷質量控制,及新生兒心肺復蘇的培訓等工作,2011年年底被評為優秀科主任,婦產科被評為優秀科室。(本報記者 劉臨喜 文/圖)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