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黨馮亮
許正堂是土生土長的鄉寧縣棗嶺鄉人,在鄉里工作的三十三年里,他扎根基層,甘為孺子牛,尤其在民政、殘聯崗位上,他更是嚴把救助條件關口,對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一人不漏,年審核辦理民政資金高達400多萬元,免費發放殘疾人用品用具100余件,先后受到市、縣、鄉各級黨委、政府和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
棗嶺鄉地處黃河岸邊,是一個典型的黃土高原鄉鎮,境內溝壑縱橫,群眾居住分散。為了更好的實現“老有所養、貧有所濟、殘有所助、災有所救”的救助目標,許正堂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服務宗旨,堅持“人有所呼、我有所應,人有所需、我有所為,人有所難、我有所助”的工作理念,心系群眾,為分黨憂,為民解愁,讓每個服務對象都能懷著希望而來,帶著滿意而歸。
在救助孤兒和五保戶方面,許正堂堅持“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的原則,對村里的困難戶登記造冊,并將審核認定的救助對象、困難原因、救助金額等相關內容予以張榜公布,接受大家監督;在元旦、春節期間主動聯系村、組干部上門服務,對服務的每戶每人都嚴格進行“六查六看”,及時解決“五保”對象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困難。“六查六看”就是查穿衣,看內衣、外套、棉衣是否干凈、保暖;查住房,看炕(床)、被褥是否干凈、柔軟;查取暖,看火爐、煙筒、燃煤是否安全、完好;查身體,看老人、孤兒患病后是否得到及時診治;查生活,看代養人是否滿足“五保”對象的生活需求;查護理,看孤寡老人和孤獨子女晚上是否有人陪伴。
在助殘工作方面,許正堂積極宣傳與殘疾人相關的政策法規,進一步建立健全全鄉各類殘疾人檔案,把全鄉所有殘疾人都納入農村低保救助。2008年全鄉的21個村委都建立了殘疾人協會,2010年成立了殘疾人康復指導服務站(室),并配備康復器材200余件,讓全鄉的殘疾人不用出村就能辦理相關手續,并且還能享受免費的康復服務。
據了解,僅2013年,許正堂審核確認的農村五保戶就有80戶、94人,農村低保戶765戶、1327人,重點優扶對象98人,現役軍人20人,醫療救助對象82人,各類殘疾人1672人。審核辦理各種對象的民政資金近410萬元,惠及了全鄉的所有殘疾人和困難群眾,深受當地群眾好評。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