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縣壺口鎮中市村的一孔破舊窯洞中,住著一位被當地群眾譽為“大善人”、“老神醫”的86歲老人張勤學。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醫者的承諾,以奉獻精神詮釋著一顆仁心。
張勤學老人在八歲那年父母雙亡,被一位精通醫術的醫生收養,從小隨其刻苦鉆學醫術,認真研究醫理藥理。新中國成立后,他把自己的藥店貢獻出來,成立了吉縣第一個醫療保健站,并成為當地第一位保健醫生。在大半生的行醫治病過程中,張勤學老人每逢病人家境困難,不僅不收錢,還會免費送給他們藥材。從1984年起,張勤學便承諾完全免費醫病救難。
20多年來,他守信踐諾、免費看病,一顆仁愛之心感動了周圍的所有人。
更加可貴的是,作為醫者,張勤學老人不僅醫術高明、無私救人,對于家鄉建設和教育事業,他更是特別關心。1992年春天,他聽說村里要建學校,便毫不猶豫地把自己辛苦積攢的500元錢捐了出來。此外,老人還積極幫助困難群眾、為村里修路捐錢、資助貧困學生……只要他看到想到的,就會馬上付諸行動。
治病救人一生、默默奉獻一生,張勤學老人常說:“行醫治病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可以讓那些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早日恢復健康。”多年來,老人矢志不渝地踐行承諾,樂于奉獻使他在生活中得到快樂。這就是吉縣壺口鎮中市村的“老神醫“張勤學。
通訊員 陳園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