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太德村李嬸的低保發放日、茹古村老張需要申請貸款、龍吉村馮叔的社保卡需要更換……在大寧農商銀行東城支行行長白宏杰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著群眾的一項項金融需求。多年來,白宏杰走遍了服務區域的每一個村落,留下了他用金融服務踐行初心使命的足跡。
以群眾需求為努力方向
“走訪中,我們發現很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社保繳費、貸款咨詢等日常金融事項成為他們經常遇到的煩心事。”白宏杰說。群眾的需求是農商銀行工作的方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白宏杰提出推行“追隨式”金融服務方案。他帶頭對接各村委,逐一梳理外出務工人員的姓名、務工地點、從事行業、聯系方式及金融需求等詳細信息,建立起完善的務工人員金融服務檔案,為精準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白行長,跑這么遠就為服務幾個人,這經濟賬可不劃算啊!”面對一些同事的疑惑,白宏杰說:“服務老鄉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感情賬。他們在外務工不容易,我們多跑一步路,他們就能少操一份心。”帶著這份信念,白宏杰與團隊成員多次前往太原、臨汾等務工人員集中的城市,把家鄉銀行的服務送到外出老鄉的身邊。
從賬戶開戶到貸款咨詢,從金融知識普及到風險提示……白宏杰把每一項服務都做到細致入微。這些暖心服務,不僅解決了務工人員的金融難題,更讓他們在異鄉感受到了來自家鄉的溫暖。
把工作做到群眾心間
“白行長,我母親臥病在床,急需取錢買藥,可社保卡取不出錢,這可怎么辦啊?”一天清晨,東城支行剛開門營業,一位群眾就匆匆趕來求助。經了解,該群眾來自距離縣城30多公里的馬間村,母親臥病在床急需取錢治療,但社保卡未激活無法取款,這讓一家人十分焦急。“別著急,我們現在就出發!”白宏杰沒有絲毫猶豫,當即安排工作人員準備資料并驅車趕往馬間村。
在老人家中,白宏杰迅速為老人辦理社保卡激活業務。辦理完畢后,他還耐心地手把手指導家屬使用手機銀行,講解后續如何足不出戶辦理轉賬、查詢等,徹底解決了這家人的后顧之憂。辦完老人的業務,白宏杰想到村里群眾下山辦理業務不便,于是當即決定:“既然來了,就把服務做到位,挨家挨戶去看看大家有什么需求。”隨后,他和同事挨家走訪村里的群眾,不僅為有需要的村民辦理了社保卡激活、賬戶掛失等基礎業務,還現場為有資金需求的農戶講解貸款政策,受理授信申請。
多年來,這樣急群眾之所急的服務,白宏杰已經記不清做了多少次。他真誠地說:“我們多走一段路、多跑一戶村民,就可能多解決一個群眾的困難!”
抓創新適應發展要求
“群眾的事情耽誤不得,早一分鐘解決,就可能幫他們抓住一個商機。”這是白宏杰常掛在嘴邊的話。工作中,為了讓群眾的需求得到快速響應和解決,白宏杰創新推行“即時響應”工作機制,帶領團隊打破常規流程壁壘,優化業務辦理環節,確保群眾業務“不過夜、不隔天”。
一次,一家理發店老板因擴大經營規模急需資金,向東城支行提交了小額貸款申請。接到申請后,白宏杰立即召集客戶經理組成專項小組開展入戶調查,并全面了解其家庭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在收集齊相關資料后,立刻投入到貸款辦理中。當天中午,理發店老板就收到了貸款到賬的短信通知。“真不敢相信!早上才提交申請,中午錢就到賬了!”他激動地撥通了東城支行的電話,聲音里滿是感激。
從“追隨式”服務到“即時響應”機制,從上門解困到創新便民,白宏杰用一言一行踐行著農信人的使命擔當,用實干實績詮釋著“心懷百姓、服務為民”的深刻內涵,讓“背包精神”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的光彩。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