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彈棉花,紡線線,打袼褙,一層層粘來一針針納,千針萬線才做下……”這段關于做土布鞋的記憶,始終刻在黃河坊布鞋加工廠負責人王朝民心里。在襄汾縣汾城鎮新西城村,對很多人而言,“千層底”布鞋是舊時光的專屬印記;但對王朝民來說,它更是自己從鉆研技藝到“觸網”銷售、從個人創業到帶動周邊村民就業的成長見證。
年輕時外出打工的經歷,讓王朝民發現“千層底”布鞋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積累幾年資金后,他毅然和妻子一起回鄉創業。為了讓布鞋生產更規范,2012年,王朝民與愛人正式注冊成立黃河坊布鞋加工廠,還專門聘請技術人員對員工開展培訓。
最初,純手工制作布鞋面臨不小的難題。由于工序多、耗時長,根本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此,王朝民大膽革新老布鞋鞋底的制作工序:讓周邊賦閑在家的婦女到廠里領取鞋樣、袼褙等材料,帶回家制作鞋底,工廠再統一回收,后續工序在車間內完成,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讓村里的婦女多一份零工收入。正在楦鞋的村民李師傅笑著說:“我不僅能在鞋廠務工,生產淡季還能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2018年,為了進一步提高產能,王朝民夫妻決定重新選址建廠房。他們多次外出考察市場,最終意識到“機器加人工”是提升產能的關鍵。新建的加工廠占地近4000平方米,包含加工車間、庫房、打包車間等。在生產上,王朝民堅持保留核心手工環節,布鞋最重要的打袼褙仍由人工完成,其余組合步驟則用機器操作。在守住土布鞋透氣、舒適優點的同時,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能。
發展過程中,黃河坊布鞋加工廠也遇到過資金難題。隨著原料價格和手工費上漲,該加工廠急需資金支持。2018年,襄汾農商銀行賈崗支行為王朝民授信30萬元,這筆資金一路陪伴著鞋廠穩步發展。
有好產品,更要能賣出去。此前,鞋廠已有固定客戶上門拉貨,布鞋批發到侯馬、運城、晉中等地,一雙手工布鞋的批發價格在15元左右。但為了拓寬銷路,王朝民在堅持真材實料的同時,不斷豐富產品種類,還積極開拓零售渠道。2020年,他開通了阿里巴巴網店,同時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啟直播。“最開始是我和愛人親自上陣直播,因為我熟悉老布鞋制作的全過程。現在打包的這些,都是昨天直播間的訂單,等會兒快遞公司就來拉貨了。”王朝民說。
如今,黃河坊布鞋加工廠生產車間里滿是縫紉機“嗒嗒嗒”的聲響,工人正忙著納鞋底、縫制鞋幫、縫合鞋幫鞋底。王朝民拿起一只布鞋說:“別看布鞋不起眼,可其帶動效應卻不容小覷。我要把做布鞋的工藝好好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穿上舒適的布鞋。”
記者 潘華玲 白 潔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