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在永和縣鴻興農產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興農產品公司”)的院內,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地面上鋪滿了剛收購回來的酸棗,顆粒飽滿、色澤鮮亮;不遠處,經過脫皮處理的酸棗核整齊堆放。“吳總,還能收多久的酸棗啊?”永和農商銀行營業部副總經理吳明蓮與同事專程走進公司走訪。公司負責人吳喬林笑著回應:“很快就結束了,接下來就該集中收購玉米和高粱了。”
從零做起日益壯大
年輕時,吳喬林便涉足谷子、玉米等農副產品收購,最初僅靠一輛農用三輪車穿梭于鄉村之間,一點一滴積累客戶與經驗。2005年,他開設門市部,實現了收購業務的固定化與常態化。隨著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吳喬林正式成立永和鴻興農產品有限公司。他說:“現在,我們已無需再‘上門找貨’,而是有專門的農產品收購商直接把農產品賣給我們公司。”
如今的鴻興農產品公司占地15畝,業務涵蓋農產品初加工、化肥批發銷售、種子批發銷售及技術服務等多個領域,形成了覆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服務體系。
隨著經營越來越好,鴻興農產品公司不斷加大設備投入,先后引進糧食烘干機、酸棗加工機等。“有了這些機器,公司發展持續穩定,形成了‘本地收購—集中加工—外地外銷’的完整產業鏈條。”吳喬林說。
精準服務發展無憂
“還是咱農商銀行的服務好,時刻關注著我們的發展,為我們的發展注入了關鍵活力。”提起永和農商銀行,吳喬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作為扎根縣域的地方金融主力軍,永和農商銀行營業部始終秉持服務“三農”的初心,為像鴻興農產品公司這樣的本土企業紓困解難,成為企業發展路上的“貼心伙伴”。
2023年,營業部客戶經理李慧紅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了解了鴻興農產品公司的發展狀況后,立即向吳喬林介紹了農商銀行的信貸產品和申請流程。“以前總覺得貸款手續復雜,沒想到農商銀行的產品這么貼合我們的需求,流程也簡單明了。”吳喬林當即決定申請信貸支持。在申請過程中,李慧紅全程跟蹤服務,并協助其準備相關材料。經過嚴格的審核與評估,吳喬林成功獲得了290萬元的授信額度。
隨后,李慧紅和同事經常上門走訪,了解鴻興農產品公司的經營發展情況,并提供了優質的金融服務。“農商銀行的幫扶不是‘一次性買賣’,而是實實在在的長期支持,讓我們心里特別踏實。”吳喬林說。
回饋地方助力增收
為回報當地群眾,鴻興農產品公司對周邊村村民種植的酸棗、玉米、高粱實行“溢價收購”——每公斤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元至0.2元。鴻興農產品公司讓村民的農產品有了穩定銷路和價格保障,極大地提升了種植積極性。
“每年除了5月至7月,其余時間都在公司忙,工作穩定,每月基本能賺1萬元左右。”在鴻興農產品公司工作的閣底鎮村民張永平的話語,道出了滿滿的獲得感。公司常年雇傭6名本地村民,讓他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加收入。“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幾次家,現在在公司上班,既能賺錢,又能照顧老人、孩子,比在外強多了。”張永平說。同時,在收購旺季,公司還會增設臨時崗位,為更多村民提供就業機會。
提起未來的打算,吳喬林說:“我們不僅要把企業做大,更要帶動更多鄉親增收,為永和縣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多出一份力。”
記者 劉文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