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晚風尚未完全驅散白天的燥熱,市區九州廣場上鋪開一片溫馨的“煙火人間”。舞臺前方,76歲的尉雙鎖輕搖扇子,穩坐自家小板凳,不時向舞臺處張望,臉上滿是期待的笑意。老人說:“每年都來看消夏月的節目,早早來了坐在前排,聽個舒坦、看個真切!”與尉雙鎖一樣,許多市民攜家人仿佛赴一場心照不宣的夏夜老友之約。
8月5日晚8時許,市區九州廣場舞臺上燈光漸亮,我市第二十屆廣場文化消夏月活動迎來音樂家協會專場演出。廣場上已匯聚起眾多翹首以待的市民。
大幕拉開,樂聲流淌。混聲合唱氣勢恢宏,民樂合奏韻味悠長,女聲小合唱婉轉清新,管弦合奏激昂澎湃……悅動的旋律如汩汩清泉浸潤廣場。前排觀眾手指隨韻律輕叩膝蓋;年輕的父母懷抱幼兒,在悠揚樂聲中低聲哼唱,捕捉舞臺上樂器奏響的奇妙音符。
平水國樂團帶來的民樂合奏《破陣樂》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笛聲清越、二胡曲婉轉、琵琶聲似珠玉落盤,共同編織出屬于九州廣場的清涼夢境,也吹開了觀眾臉上舒展的笑容。該樂團團長劉子陽說:“希望借助消夏月活動的舞臺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樂器,讓更多人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舞臺之下,暖流同樣涌動。身著統一標識馬甲的志愿者們穿梭于人群,維持秩序、解答詢問、傳遞關懷。志愿者陳錫霖額頭的汗珠在燈光下閃爍,“志愿服務是美德,幫助他人也快樂自己。”他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志愿服務的真諦。
當音符在夜空中悠然飄揚,市民們沉浸于視聽盛宴,言談笑語間回味著動人旋律。這場由臨汾市音樂家協會傾情奉獻的專場演出,不僅是一場技藝的展演,更是一場市民共享的夏夜精神盛宴。不知不覺間,這方熟悉的舞臺已陪伴臨汾市民走過整整二十個絢爛的夏天,已然深深融入城市血脈,成為臨汾人心中不可或缺、充滿溫情的夏夜精神家園。
“每個節目都由市音協各藝術專業委員會精心選送、反復打磨。”市音樂家協會主席付慧萍介紹,“演出展示了近年來音協發展的部分成果,我們將最美的旋律獻給父老鄉親,豐富文化生活,用音樂奏響臨汾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號角。”
記者 劉 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