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7月31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省作家協會與市文化和旅游局協辦的“第十屆著名作家看山西臨汾行”采風活動在我市正式展開。
當天,由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貴祥等十余位著名作家組成的采風團,先后走進我市多個景區景點,了解歷史文化、感受文明根脈。
上午8時,采風團抵達堯廟景區。晨光中的堯廟莊嚴肅穆,作家們拾級而上,在象征禮儀規范的“儀門”前駐足,感受著穿越時空的莊重氛圍。
“這些古柏是活生生的歷史,是仍在生長的年輪,讓我們真切觸摸到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脈動?!敝袊骷覅f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劉醒龍撫摸著已有700年樹齡的古柏枝干,感慨萬千。這是他第一次走進臨汾這座古城,“‘到了臨汾咱是回家’——這句口號深深打動了我。今天特別想說,感謝臨汾替我們守住了根,守住了精神的老家。”
上午10時,作家團來到大云寺景區。當巨大的鐵鑄佛首呈現在眾人眼前時,現場響起一片驚嘆。
河北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浩站在精美的琉璃佛塔前,久久凝視。“每一處裝飾都美得驚心動魄,尤其是獨特的塔形構造。”這位曾專攻美術的作家對塔身的琉璃細節有著敏銳感知,“鐵佛的鑄造工藝展現的難度令人驚嘆,古人的匠心與精益求精更是讓我充滿敬意。它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化認知,更將成為未來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養分——我渴望讓這些與歷史對話的瞬間,盡快在文學中煥發生命力?!?/p>
穿越時空,對話文明。下午3時,作家團抵達市博物館。這座以陶寺古觀象臺“日月同輝”為靈感的建筑,靜靜鋪展著文明的畫卷。
“走進臨汾大地,每一步都充滿了驚艷!”文學博士、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徐坤在參觀后感慨道,“博物館四個展廳清晰梳理了中華民族從起源到興盛的歷史脈絡。尤其‘晉霸春秋’展廳的精美銅器,令人由衷贊嘆先民的智慧與生活的精致——其文明發達程度、生活品質追求以及藝術技術的精湛表達,遠超同時代其他文明?!?/p>
當晚,作家們前往關帝廟、財神樓街等地繼續采風。
“今晚走訪關帝廟和財神街,看到如此壯觀的財神樓,還有周邊極具現代感的商業場景,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地方主政者的智慧與遠見?!?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龍一動情地說。他環顧四周,繼續道:“臨汾現在比我多年前來時更加宜居,整個城市就像花園一樣,綠化做得非常好?!?/p>
龍一特別提到:“我正在做一個‘帶著唐詩去旅行’的選題,這次來臨汾特別有意義。歷史上這里是從長安到太原的重要交通樞紐,留下了許多詩人的足跡和詩篇。我希望將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與唐代詩歌聯系起來,展現一個更具文化底蘊的臨汾?!?/p>
談到當天的博物館之行,龍一難掩贊嘆:“今天參觀的臨汾博物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布展水平之高令人佩服。看到那么多中小學生利用暑假前來參觀,孩子們對本地歷史和文物展現出濃厚興趣,這正是文化傳承最好的見證。我相信臨汾必將成為中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p>
據了解,本次活動將持續至8月5日,接下來的行程中,采風團還將前往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晉國博物館、吉縣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永和黃河乾坤灣景區、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隰縣小西天景區等我市標志性景點進行采風。其間,作家們將通過實地走訪,用文學視角記錄臨汾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
“著名作家看山西”活動自2014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九屆,成為展示山西文化的重要平臺。本屆采風活動結束后,作家們將創作一批反映臨汾特色的文學作品,為我市乃至山西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文化支撐。
記者 亢亞莉 劉臨琦 任怡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