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在平陽大地上掀起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穿過大街小巷,新開的門店琳瑯滿目,創業形式層出不窮,有的經久不衰,有的曇花一現,作為這其中的一份子,岳師傅面來香”以其獨特的經營理念拔得頭籌,門店數量突破百家,成為大眾創業浪潮中名副其實的弄潮兒。
“我是老板,可我更是廚師,岳師傅’的稱謂提醒我時刻要回歸本真。飯店里的菜品雖然都是香味四溢,但尚不及一鍋剪子面來得濃郁,先吃面再喝湯,面來香由此而來。”說起“岳師傅面來香”這一名字的由來,岳更生意味聲長地說。
“要把顧客的最后一點需求作為我們服務的開始。”秉承著這一經營理念,土生土長的堯都區人岳更生帶著他的剪子面走出了山西,足跡遍布全國。從最初的毛頭小子,到現如今的成功商人,回頭望去,岳更生感慨良多。
剪子面來歷: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黃河東岸的渡口住著一戶人家,育有一位心靈手巧的女兒,年方16歲,取名巧姑。一家人其樂融融,巧姑從小在父母的嚴教熏陶下,學得一手剪紙花的絕技。她剪出的鳥獸花草,景秀山河精美絕倫,諸如“玉鼠娶親、犀牛望月”等紙花更是不在話下。可是天有不測風云,父母先后得病去世,只剩巧姑一人。街坊鄰居為巧姑找了一家富戶子弟。
過門三天后新媳婦下廚房做飯,這是黃河岸邊祖傳的規矩。婆婆要考驗新媳婦的手藝,就讓巧姑做“手搟面條”讓全家人吃。但嬌生慣養長大的巧姑哪里會做飯的本領,做出的面條厚薄不均、粗細不勻,而且吃起來少鹽缺醋,被婆婆罵了個狗血噴頭。
好心的鄰居大娘、大嬸們見狀紛紛教授巧姑做面條的手藝。巧姑為了感謝大娘、大嬸的好意便剪了些紙花送給她們,婆婆見了怒斥道:你天天剪花、剪鳥,頂個啥用,有本事剪出碗面條讓我嘗嘗。”罵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個“剪”字提醒了巧姑,于是她下到廚房挖了兩碗白面粉,用適量的水和成面團,稍醒后,揉成圓錐形,一手持面團,一手拿剪子麻利地由右向左一條條地剪入開水鍋里。等面條煮熟撈入碗里,再配上綠豆芽和紅蘿卜絲澆上肉醬,趁熱端給公婆吃。公婆一嘗,拍桌叫好。婆婆笑了,巧姑樂了,一碗剪子面消除了婆媳之間的隔閡。
不久后,在黃河河東晉南一帶的主婦們聽說有了“剪子面”,紛紛前往渡口找巧姑學藝。后來這種剪子面又傳遍了整個三晉大地城鎮鄉村的各家各戶。
△理念創新——立足市場的根本保障
33年前,岳更生開了第一家飯店——晝夜小餐館。那時,資金短缺,技術有限,憑借滿腔熱血,他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創業之路。請不起廚師就自己炒菜,雇不起會計就自己來“兼職”,此番經歷不僅讓他賺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讓他徹底愛上了廚師這個行業。
廚師之路上的小試牛刀給了岳更生自信,也開啟了他的成功之門。隨著經驗日漸豐富,飯店的規模越來越大,從喜鳳酒家到唐宮酒樓,到后來的唐宮面來香,這些臨汾人耳熟能詳的飯店無不出自岳更生之手。
岳更生很清楚,要想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具備核心競爭力是第一要素。眾所周知,世界的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作為面食之鄉,在全國獨樹一幟。在紛繁復雜的面食種類中,刀削面滿大街都是,手搟面也難以獲得外省認同,倒是這剪子面既新鮮又符合大眾口味。縱觀市場上零星幾家剪子面,做法均過于傳統,鮮有特別之處。若是在湯料下下足了工夫,這不正是飯店的核心競爭力么?
就這樣,從2000年到2006年,岳更生潛心調配剪子面湯料,各種調料配比不斷調整,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后,最終成功。2006年,他調配的剪子面榮獲全國餐飲業科技創新一等獎。
△品質追求——獲得認可的扎實根基
那么,這剪子面到底有何獨特之處?為何能成為岳更生叱咤面食界的至上法寶?
“在傳統的面館,特色菜品是用餐的重頭戲,在我的飯店可不是這樣。我要打破這種用面食作為用餐到最后的主食補充,反其道而行之,讓剪子面唱主角。”岳更生自豪地說。翻開“岳師傅面來香”的菜譜,里面大多是家常豆腐、辣子白、醋熘土豆絲等家常菜,雖說道道美味,但若與剪子面的湯料相比,尚不及其四分之一。先吃菜,再吃面,后喝湯,面來香。
仔細觀察“岳師傅面來香”的剪子面,制作的方法特別,剪出來的面形也與眾不同,其形狀與常見的剔尖面相似,具有筋道爽韌的特點。制作剪子面也很講究技藝,不練上三五年的工夫,出不來一道“漂亮”的面。面形的均勻感最考究師傅的功力,將面粉加入水和成硬一點的面團,餳面20至30分鐘,再把面團揉成圓錐形狀,左手持面團,右手拿剪子,剪時從頭剪起,由前向后把面剪成兩頭尖、中間帶槽的面條即成剪子面。加入精心調制的調料,一鍋香噴噴的剪子面就誕生了。
從2006年研制出剪子面的湯料配比至今,岳更生仍在不斷探索,改進調料、調整配菜,他力爭用品質上的不懈追求,來獲得消費者最大程度的認可。
△經營創新——企業發展的生命力
有了核心競爭力就有了立足點,緊接著,岳更生決定要在飯店經營方式上尋找突破口,保持企業發展的長久生命力。在岳更生看來,創新經營理念恰恰就是連鎖店枝繁葉茂的肥沃根基。顧客用餐總會考慮到飯店的總體價格、菜品特色、用餐環境、上菜速度以及便利程度,除了穩住剪子面這一特色招牌,再把這些要求盡量滿足,客流量一定會大大增加。
凡是去過“岳師傅面來香”的消費者,都會發現四周的墻壁是印著“岳師傅面來香”字樣的專用壁紙,餐具上也有獨特標記,中式與歐式相結合的裝修風格更是滿足了各個年齡階段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在陜西、寧夏、甘肅、青海、北京、上海等地的面館,當地的風土民情也都被巧妙地融合在其中。幾乎在每家飯店,都會看到面點師傅站在透明的柜臺前,一手持面一手拿剪刀,向顧客展示剪子面的制作過程,讓消費者都能吃得放心,看得舒心。這些細節上的精益求精,讓顧客感受到飯店的專業與用心。
為了讓價格更易被消費者接受,岳更生在菜譜上也下足了工夫,每道菜均不超過36元是一大標準,家常菜價格低于其他飯店是普遍趨勢。“這是一家賣特色剪子面,熱菜和涼菜都很平價,要讓老百姓都能吃得起,都能吃的有面子的面館。”在一次分享成功經驗的課堂上,當岳更生將這一理念提出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目標創新——企業成功的不二法則
“剪不離面賽閃電,面團圍著剪刀轉。根根落入雞湯里,恰似銀魚白浪翻。陳醋肉醬澆熱面,過癮辣子加蔥蒜。好吃不怕大肚漢,勝似神仙過大年。”從一家到兩家,再到全市,乃至全省、全國,岳師傅面來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短短幾年間遍布全國各地,榮獲了無數榮譽證書。2013年,其制作的世界最大“八合御鍋”獲世界記錄協會認證。現如今,岳師傅面來香”成了岳更生最耀眼的招牌。
采訪到這里,岳更生談起了對公司未來的憧憬。令記者意外的是,他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岳師傅面來香”在全國大小城市落地生根,也不是讓公司獲得更大的盈利,而是希望“岳師傅面來香”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面食第一品牌,做中國最好的面食調味品生產商。“湯料是我的核心競爭力,讓湯料獲得批量生產,擺上超市的貨架,走入尋常百姓家,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吃上正宗的岳師傅剪子面,這才是我最大的成功。”岳更生說。
中國有句老話“民以食為天”。
餐飲行業,是一個永不凋零的朝陽事業,在這條追尋理想的道路上,岳更生背負著發揚山西特色面食魅力的重大期望,致力于研制更多健康營養美味的面食湯料,向著打造“家門口的第二個廚房”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岳更生說,回頭看看,岳師傅面來香”發展至今,也同樣經歷無數挫折與失敗,在充滿泥濘和風浪的道路上,不斷摸索,不斷嘗試,一次次迎接挑戰,一次次克難攻堅,一次次獲得成功。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說,專業人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市場歷練中培養成長的。希望仍在創業路上風雨兼程的年輕人,都能抓緊“創新”這一發展引擎,力爭成為行業的領軍者,成為經濟發展大潮中的佼佼者。
記者 弓佩玉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