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王彥章)為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探索小區網格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進小區文明建設,今年以來,吉縣縣委宣傳部、文廣新局、體育辦推出“文化元素進小區”活動,通過“消夏晚會”、書畫展、黑板報、健身培訓等形式,組織小區居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消除小區人際隔膜,助推社區和諧發展。縣城祥光小區、農機小區、商業小區、東關社區朝陽小區等居民已經自主舉辦了4場“小區消夏晚會”,把這一活動引入高潮。
活動的創意源于祥光小區近年來成功的實踐。8年前,19戶來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識的居民搬進祥光小區。開始,住戶不相往來、感情淡漠、缺乏互幫互助,常為取暖、衛生等鬧意見。中學退休音樂教師張萬潮,就居住在一樓。這位熱心老人坐不住了,他難以忘懷以往鄉鄰們的鄉情親情。他自購筆墨紙硯、自制小區黑板報,把時政要聞、民俗節令、健康知識、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行為寫在黑板上,引來居民駐足觀看。黑板報,拉近了居民間的距離,大家都親切地稱他是“熱心人”“文化人”。幾年間,他還在小區院內指導小區孩子們排練節目、進行書畫學習比賽。特別是利用寒暑假舉辦的學生書畫展,既提高了青少年及幼兒學習書畫藝術的積極性和藝術技能,又讓小區的家長受到感染,主動關心小區文化建設。
去年張萬潮提議舉辦了“祥光小區消夏演出晚會”,受到鄰居們的熱烈響應。大家一起編節目,每家每戶都出一個演員,現代眉戶劇《婆婆淚》、小快板《夸夸奶奶和阿姨》、三句半《祥光小區好丈夫》等文藝節目,把大家逗得合不攏嘴,而整臺晚會總共花了不到400元。2013年舉辦的祥光小區消夏晚會一分錢都沒有花,全部是小區居民拉來的物品贊助。他們還邀請縣委宣傳部、文廣新局等領導參加,這一接地氣、自發自為的文娛形式,引起了宣傳文化部門的關注。他們把這一形式推廣到其他小區,并加入健身操培訓等內容,結果引起了不少小區的響應,這個夏天各個小區充盈著歡樂的笑聲。
小區消夏晚會的舉辦,調動了全縣一大批居民群眾參與文化娛樂活動的積極性,凝聚了居民友誼之情,繁榮了鄉土文化士氣,成了全縣人民群眾的精神向往、心靈依托和集學習、交流、教育、娛樂、禮儀、民俗等傳承于一體的最基層的文化活動公共空間。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