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感動生命、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所以,教師的心理壓力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群要普遍大得多,如果調節不好,不僅影響學生、影響工作而且會危害自己的健康。心理專家強調,教師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要學會調節,學會給自己減壓。
一、正確認識自我的心理健康情況。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節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對教師而言,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均可使他們精神負擔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另外,目前家長普遍對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相對教師的期望值也增高;加之教育體制改革,競爭日趨激烈,有些教師產生自卑心理和焦慮情緒也在所難免。據調查,教師群體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并不僅限于小學、中學、大學、各類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或多或少、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心理問題。
二、放松情緒,減輕壓力感 1.放松訓練。
神經放松,尤其是大腦的放松最為重要,其中頸部的放松動作對于消除緊張情緒十分重要。
2.轉移注意。
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利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等便利條件,經常進行體育運動不僅必要,而且可能,正如學校所要求的“每位老師每天鍛煉1小時”活動也是為了調節大家的心情和放松壓力源,有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的一種很好的做法,再就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也是一種減壓調心的方法,尤其是雙休時間,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田園生活的樂趣,看山觀河,放下一切,獨自享樂,也可以起到調節老師緊張生活節奏的作用,從而使情緒得到松弛,達到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感。同時,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開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3.與人交談。
老師因為工作方式的相對獨立性,容易造成人際交往范圍狹小、人際協作有限和自我封閉。因此,當老師出現心理壓力和緊張情緒時,就會常常感到孤獨、無援、痛苦。與人交談不僅可以使我們內心的消極情緒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把積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時釋放出來,也可以使老師獲得朋友、親屬及社會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老師抵御沉重的心理壓力,消除緊張情緒。
4.情緒對比。
情緒對比就是使兩種對立的情緒發生沖突,使正面的積極情緒戰勝消極的反面情緒。具體做法就是當感到緊張、壓力大時,找來一些極幽默的笑話、相聲、漫畫、書籍等來聽或看,并從內心發出開懷大笑。人在笑時,體內心、肺等內臟器官得到了短暫的運動鍛煉,一方面增強了有機體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刺激大腦產生出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激素,這種激素是人體內的一種天然麻醉劑,它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減輕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厭煩、憂郁和緊張的心理狀態。 張拉
責任編輯:席沛釗
上一篇: 夏全發散文《觸摸家鄉的文脈》受關注
下一篇: 他們的生命有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