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老師,這首古詩我會背。”“下學期公益課堂什么時候開呀?我還想來。”……8月15日,隨著最后一節繪畫課的結束,共青團古縣縣委2025年暑期社區公益課堂落下帷幕。
一個月來,古縣多個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里,始終回蕩著孩子們的誦讀聲與歡笑聲。從7月15日開課到8月15日結束,40余名學生在家門口免費享受到了興趣培養、安全實訓、趣味運動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服務,不僅告別了假期“無處去、無人管”的煩惱,更收獲了知識與快樂,讓家長們少一份牽掛、多一份安心。
品經典繪童趣
“父母呼,應勿緩……”8月12日上午,古縣灣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傳來整齊的誦讀聲。共青團古縣縣委暑期社區公益課堂的“品經典繪童趣”環節,正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
之后,《二十四節氣》課上的實物教學更受追捧。志愿者帶來的麥穗一擺上桌,孩子們就圍了上來。11歲的小朋友郭宸希拿起麥穗聞了聞,立馬喊道:“這和奶奶莊稼地里的一模一樣!”在“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的諺語互動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分享家里的農耕事:“我爺爺在谷雨節氣種了玉米。”“媽媽在立夏時腌了咸鴨蛋。”……課堂瞬間變成了“農家趣事分享會”。唐詩宋詞課上,讀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時,孩子們憑著記憶描述見過的荷花,還有孩子干脆拿起畫筆,把詩句寫在了畫中的荷花花瓣上,趣味十足。
繪本閱讀和繪畫課也是“熱門課程”。志愿者用繪聲繪色的講述,把勇敢、善良的故事送進孩子們心里;繪畫課上,孩子們鋪開畫紙,有的繪出和小伙伴在課堂上的笑臉、有的畫出了對志愿者老師的感謝、還有的勾勒出想象中的未來世界。“以前在家就抱著電視看,現在天天盼著來上課,背古詩、畫畫比玩手機有意思多了!”背著書包準備回家的黨紫溢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說。
學安全練自護
“夏天游泳能和小伙伴偷偷去河邊嗎?”“陌生人給糖能要嗎?”8月12日下午,在龍泉社區安全課堂上,返鄉大學生志愿者高倩茹拋出的問題,一下子就勾起了孩子們的討論欲。針對夏季安全隱患多的特點,志愿者把“安全課”上得實用又易懂。
進入防溺水教育環節,真實的溺水事故視頻讓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志愿者趁熱打鐵,帶著大家牢記“六不準”: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結伴游泳、不在無大人陪同下游泳等,還現場演示了遇到他人溺水時的正確做法——“大聲呼救、找大人幫忙,不盲目下水”。防拐防騙課上,志愿者演起了“情景劇”:一會兒扮成給糖的陌生人,一會兒裝成“媽媽的朋友”來接人,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學會了“不貪小便宜、不跟陌生人走”。大家還親手制作了“緊急聯系卡”,寫上家長電話和住址,小心地塞進書包里:“迷路了也能找到家!”
食品安全課上,孩子們變身“小偵探”,拿著放大鏡檢查零食包裝,一旦發現生產日期模糊、包裝破損的,立馬舉手“舉報”;交通安全課上,通過模擬過馬路、識別交通信號燈,大家很快掌握了基本交通規則。“以前總擔心孩子亂跑,現在他不僅自己懂得了許多安全常識,還會時常提醒我們,這課太實用了!”來接孩子的家長師靜雯笑著說。
做運動享活力
“一二三四,伸胳膊;五六七八,彎彎腰!”每天上午的運動時間一到,社區活動室里就響起整齊的口令。為了讓孩子們“學玩結合”,公益課堂專門安排了趣味運動,讓大家在學習間隙動起來、樂起來。
熱身環節,志愿者站在隊伍前做示范,遇到動作不協調的孩子,就手把手指導:“膝蓋再彎一點,這樣才舒服。”孩子們跟著節奏伸展、踢腿,認真活動每一個關節。眼保健操時間更是安靜有序,志愿者在課桌間來回踱步,輕聲提醒:“找準睛明穴,用指腹按,別用指甲哦。”楊博涵以前總愛偷懶,現在不僅自己做得標準,還當起了“小監督員”,提醒同桌“太陽穴按錯啦。”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孩子們專注的小臉上,格外亮眼。
“做完操眼睛清亮多了,看畫紙都清楚了!”郭嘉豪揉著眼睛說。簡單的趣味運動,不僅緩解了學習疲勞,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運動的快樂,為假期增添了滿滿的活力。
這是共青團古縣縣委連續第4年開展暑期社區公益課堂。他們依托“青春興晉”實踐活動和大學生實習實訓資源,不斷優化公益課程內容,讓孩子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學知識、練本領、長見識。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整合資源,把公益課堂越辦越好,讓更多孩子的假期過得充實又快樂。
記者 郭秀婷 實習生 胡嘉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