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經濟指標平穩增長。克服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截至6月底,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6.25億元;截至7月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4.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2億元。財政收入在順利實現“雙過半”的基礎上,到8月底已完成6.33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59.5%。8月初,省政府通報了全省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考核結果,在全省119個縣(市、區)綜合考評中,古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位居第22位,經濟社會發展指數位居全省第21位,是全省通報表彰的19個縣(市、區)之一,是臨汾市唯一受到表彰的縣。
二是骨干企業運轉正常。通過積極爭取,全縣有10座煤礦陸續復工復產,其中5座煤礦復產,復工復產率在全市排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幫助6個焦化企業順利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沒有一個焦化企業停工停產,并取得了環評、土地、立項等手續,企業的正常運轉,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是重點工程和工作有序推進。截至8月20日,年初確定的36項重點工程和實事中,有6項已經完工,17項已經完成過半,13項正在加緊實施。“三城聯創”和新農村建設順利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利達10萬噸甲醇、鑫秀煤矸石發電、納米沸石等重點項目實現了突破性進展。
四是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牡丹文化旅游節,游客突破30萬人次,帶動各項收入1800余萬元。在農村,上半年新增專業合作社101個,涌現出了南垣鄉陳香連翹加工、古陽鎮白素村西紅柿基地、凌云村山珍加工等農業產業化項目,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
五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完成2469元,同比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429元,同比增長9.7%。特別是古縣成為全省22家、全市3家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之一。截至目前,參保人數已達4萬余人,占適齡人口的90%,征繳保費700余萬元,縣財政配套資金570萬元,為7150名到齡農民發放養老金80余萬元。
六是對外形象更加良好。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現場會、民進山西省委六屆六次常委會等大型會議先后在古縣召開,彰顯了古縣日益良好的對外形象和獨特的魅力。8月19日,張寶順書記來古縣調研時做出批示:古縣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進步,安全穩定,成績顯著。希望繼續努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文明之路,努力實現三個發展。(通訊員 劉廣亮 劉冉玲)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