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朱文平 張軍華)新春時節,霍州市處處春潮涌動。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該市確立了新一年的發展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三晉經濟強市、實現整體率先發展”的總體目標,工業引深轉型升級,農業建設三大基地,旅游實施聯合開發,城市構筑五大板塊,環境開展四城聯創,民生提升五好標準,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站在新一輪起跑線上,面對新的挑戰,霍州市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奮發向上,唱響了轉型綜改的發展壯歌。
轉型升級,構建工業經濟新體系。霍州市把工業轉型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穩步構建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工業經濟新體系。深挖霍煤、霍電、兆光等大企業的潛力,大力發展煤矸石發電、粉煤灰制磚等下游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傳統產業循環發展。
加快力拓、紫晟、什林、興盛園等煤炭企業升級改造,推進化工公司節能技改,實現由生產原料和初級產品向生產成品、深加工產品轉變。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完成天然氣液化一期,啟動二期,實施總投資16億元的華潤風能發電、投資1.5億元的晨皓純凈水、投資1.2億元的粉煤灰制磚、投資3000萬元的PVC建材等項目。同時,利用天然氣接入的有利條件,引進精密鑄造、高檔陶瓷、玻璃燈具等產業項目,發展新型接替產業,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霍州特色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夯實基礎,促進農業現代化。按照現代化農業發展思路,霍州市力促“特色經濟林、無公害蔬菜、規模養殖”三大基地上規模、上檔次。今年將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干果林基地,新栽植優質核桃2000畝以上,達到2.8萬畝規模;加快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將西張垣現代農業生態循環示范園區打造成臨汾市一流的農業示范園區;大力發展規模養殖,扶持同興禽業、聚盛牧業、綠源乳業、健峰生態、康立林牧等養殖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思路,積極扶持小米、大蔥、豆腐、甜瓜等傳統特色品牌體質壯大。同時,加強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實施東王村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和末級渠系建設。
加快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增加農民的創業收入。
發展旅游,實現“三產”新突破。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企業經營的發展理念,聯合霍煤集團、中景旅游開發公司等大型企業,加快“一署兩峪”的深度開發。啟動霍州署東西輔線復建工程,恢復歷史原貌;加快七里峪景區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商務服務中心、人工濕地、濱水游憩區、入口換乘區等工程;按照打造“江南風景、烏鎮水鄉”的定位,實施陶唐峪景區深度開發。同時,加快霍州署文化產業示范園、浙商文化創意園、林溪晉茶精品酒店、城市綜合體星級酒店、人防地下商業街、華怡三期、聯源物流等項目建設,全面提升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實現由門票經濟到產業經濟的提升轉變。
聚力宜居,構筑城鄉一體新格局。堅持“舊城借力發展,新區加大投入”雙輪驅動的思路,擴容提質,有序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舊城改造以提質為重點,實施鼓樓西街城中村改造、華怡三期建設、霍州署文化示范園、中鎮國際花園、水榭花都等十大項目建設;新區開發以擴容為重點,實施城市綜合體星級酒店、橡膠廠棚戶區改造、中鎮大道建設、大西高鐵站前廣場等六大工程項目。有序推進新農村標準化住房項目、連片改造項目及舊村拆建工程,構建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城鄉建設新格局。同時,引深“四城聯創”活動,打造山青、水綠、天藍的宜居城市。
實施熱電聯產、天然氣擴戶工程、霍煤電廠環保設施改造、化工公司中水回用等一系列節能減排工程。扎實推進汾河、南澗河、對竹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實施南山綠化、汾河沿線荒山綠化等工程。持續引深移風易俗、文明殯葬活動,營造文明和諧的城鄉環境。
致力民生,幸福工程譜新篇?;糁菔兄铝γ裆纳疲趯崿F“有飯吃、有醫看、有學上、有事干、有人管”的“五有”底線上,提升到實現“吃好飯、看好醫、上好學、就好業、居好家”的“五好”目標。今年將繼續加大民生支出,在教育、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提出了新的舉措。在教育方面,實施勞動技校改擴建、霍東新區小學建設、市三中運動場改造等工程項目,實施基礎教育信息化工程,為全市中小學配齊網絡教學設備;在醫療方面,加快推進普仁集團新醫院建設,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救助體系;在安置就業方面,堅持“內拓外聯”的理念,計劃新增就業崗位58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力爭控制在4%以內;在社會保障方面,圍繞“保障基本”的目標,構建“社會參與、政府兜底”的救助體系,建立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各類補助標準。加大對四類困難家庭學生、貧困大學生、農村80歲以上老人等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繼續推行市級領導包聯孤兒、集中供養、愛心助學等制度。啟動陶唐峪敬老院二期工程、市兒童福利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完成新年公租房200套、限價商品房292套、改造工礦棚戶區144套、城市棚戶區464套。同時,進一步規范信訪工作秩序,完善信訪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包案、信訪督辦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做到“事要解決”。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