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設置數控機床參數

工作人員檢測產品
臨汾新聞網訊 9月的平陽大地,天已漸涼。潛心鉆研、干事創業之風,卻在這片土地上越發火熱。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臨汾經濟開發區甘亭新型工業園區的山西華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翔),所聞所見,是改善案例層出不窮,是生產制造如火如荼,是市場拓展爭先提速……公司上下爭訂單、忙生產、拓賽道,發展勢頭強勁,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從人才稀缺到工匠頻出,從低端加工到高端創造……26年來,華翔深耕高端裝備制造工程機械領域,通過培育創新沃土、技術突破、市場拓展等方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智能化轉型發展之路。
全員創新
培養新質生產力發展沃土
1999年,華翔引進國內第一條V法鑄造生產線,自此,華翔邁入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領域。
26年間,華翔又先后投建了3條V法鑄造線,建成國內首條全自動V法造型線,依托V法鑄造工藝,工程機械零部件產品的成品率達到97%以上。
如今,華翔在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領域,已擁有“原材料—鑄造—粗加工—涂裝—精加工—最終產品”全產業鏈制造能力。
“華翔26年的發展,凝練出專注、工匠、精益、創新的企業精神。”華翔重工事業部營銷部經理秦睿介紹,自2015年起,華翔便將“創新”確立為核心發展理念,倡導員工從細微處著手,通過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小問題,全面提升員工發現問題、改善問題的能力。
“每人每天一個小改善,就是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源。”秦睿說,10年來,華翔通過精益管理,引導全體員工自主創新,在全國率先搭建起全員創客到創客小組、再到創客公司層層遞進新架構,激發了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記者步入生產車間,工人們正熟練有序地操作著各種設備,對工程機械零部件進行粗加工、細加工,工序一環扣一環。
涂裝車間設備負責人武陽陽正在巡查各涂裝間運轉情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看看、多了解了解,再動動腦子,就能改進工藝。”武陽陽介紹,他和生產負責人南征針對耗電問題,認真分析排查了涂裝車間能源浪費“爆炸點”,發現存在烘烤過程浪費、無產品持續烘烤、交接班時間持續烘烤、無溫控措施等現象。隨后,他們通過采取增加溫控、定時開關、增加限位措施等措施,有效減少了烘烤過程中的電力消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秦睿介紹,為使“全員創新”理念根植于每名員工心中,華翔構建了三個層次的創新管理機制。
——鼓勵小改小革。華翔把改善得到的收益的10%歸于個人。原先三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通過改善工藝,只需兩個人就能完成原有工作,華翔會把節省下來的10%的收益,以獎勵形式發放給提出改善建議的員工個人。
——成立改善小組。華翔將一個個創客由個體變成跨專業、跨部門協同創新的創客團隊,打破部門壁壘,實現了人才團隊的資源優化整合。創客團隊活躍在集團各個領域,精準攻關,解決了很多“卡脖子”問題,使得企業運行更加高效順暢。
——引導創客成為群體向公司發展。隨著每個創客小組對于所專注方向的精準發力,華翔鼓勵優秀創客團隊“公司”化,讓創客當老板,由“制造產品”向“孵化創客公司”轉型。轉型后,創客團隊公司化,公司經營市場化,公司資產股權化,公司股權多元化,開辟“自立門戶、多元發展、利益共享”的新路徑。
同時,為解決創客后顧之憂,華翔推行失敗兜底和試錯容錯機制,在公司內部形成了敢于試錯、大膽創新的氛圍,新質生產力在華翔得到最大限度培育、壯大、釋放。
科學的制度體系,為華翔全體員工注入了持續的創新動力。辛勤耕耘,終獲豐碩回報——
2018年7月,省發改委授予華翔第二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榮譽;
2020年3月,國家科技部授予華翔第三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榮譽;
2022年8月,省工信廳授予華翔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
…………
創新,成為華翔運籌制勝的一大法寶。
匠心雕琢
技術革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振興民族工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要有一批能工巧匠。”華翔董事長王春翔說,2016年,華翔提出“5000職工5000工匠”的口號,激勵員工錘煉技藝、比學趕超。
華翔秉承“師徒制”的優良傳統,注重“手把手”言傳身教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現已成為華翔最寶貴的財富。
工匠郭勇智自1999年大學畢業即進入華翔,從最基層的熔化工做起,一干就是26年。他癡迷于鑄造技術,埋頭鉆研每一道工序與操作,精確掌握每一種成分對鑄件品質和性能的影響。針對公司產品的特點以及客戶要求,他帶領團隊,對進口鑄造設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優化改造,實現了進口設備90%以上配件國產化,攻克了球鐵冶煉技術材料成型行業性難題;他所研制的汽車用凸輪軸,被中國鑄造協會授予質量金獎,同時他也獲評“中國鑄造行業優秀青年工作者”稱號。
工匠宋金有,是企業成立之初就進入華翔的一名鑄造工人,愛崗如家的他,腦子里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改進鑄造工藝。他帶領團隊刻苦鉆研,成功開創了V法工藝制造球鐵件、鋁合金件的先河,打破了日本人對于V法工藝材質的設定;他大力推進工藝優化,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使華翔的競爭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工匠郭凌冰,2023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鑄造領域深耕30多年的他,專注于V法鑄造工藝研究和產品開發,突破一次又一次技術難關。作為華翔集團工程機械技術部長,他主持產品開發近千種,遍布叉車、裝載機、港口機械、高空作業機械等類別。
…………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一批埋頭搞創新的人,華翔得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破浪前行。
砥礪深耕,玉汝于成。在華翔“工匠”精神的引領下,一項項發明專利相繼問世——
V法鑄造與消失模結合鑄件結構廣泛應用于多種結構復雜、易變形型號平衡重產品,該結構使變形問題得以較好解決,有效降低了產品不良率;
鑄件螺紋孔強度加強結構及裝配工具應用于多種型號平衡重產品,相比傳統螺紋孔強度加強結構,減少了預埋件制作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
截至目前,華翔僅在V法鑄造領域就獲得了90余種國家和行業發明專利,有效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工細作
樹立標桿引領“全鏈”發展
8月1日,華翔與凱傲集團(以下簡稱凱傲)舉行“攜手共進·共贏未來”戰略合作伙伴交車儀式。首批60輛凱傲寶驪新能源電動叉車在華翔集團正式交付使用。
“那次交付的凱傲寶驪新能源電動叉車的核心零部件就產自華翔。”鑄造工程師牛曉琪介紹,凱傲是一家德國上市公司,旗下品牌林德、施蒂爾、寶驪、芬威克、歐姆及德馬泰克享譽世界。
在華翔,工程師不僅僅要負責設計工作,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工序都是他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行走在華翔生產車間,每一個工位上都在顯眼處張貼著A4紙打印的“作業指導”。
“每一項工序都要根據作業指導進行,差一點都不行。”加工中心操作工楊玉林說,工程師們會時不時來生產車間指導工人進行作業,并制定了“作業指導”張貼在工位、發送至手機工作群。
2024年8月,華翔相繼完成凱傲旗下多款配重產品樣品交付。“你們交付的產品簡直可以稱作是配重里的‘勞斯萊斯’。”在牛曉琪的印象中,凱傲對華翔的研發速度和產品交付質量高度肯定。
26年來,華翔的發展勢頭始終未減。
一張以北美分公司、歐洲海外倉、丹麥研發中心及日韓基地為支點的全球網絡,正持續賦能華翔的市場開拓。以此為依托,華翔不僅深耕現有市場,更以工程機械零部件為核心,憑借國際水準的質量體系與快速響應的本土服務(歐美、日韓一體化服務圈,國內1小時服務圈),積極進軍各細分領域,全面強化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地位。
憑借卓越的產品品質與客戶服務,華翔贏得了眾多海內外客戶的廣泛認可,先后榮獲歐洲豐田集團“年度優秀供應商”、卡特哥特“年度合作伙伴”、山河智能“金牌供應商”、中聯重科“最佳服務獎”、斗山產業車輛“合格供應商”以及湖南星邦“優秀供應商”等多項權威認可。
2022年2月23日,華翔再迎里程碑時刻——成功獲批成為我省首家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經核準出口商。自此,華翔可自主開具原產地聲明,進一步提升了關稅優惠利用的便利性與靈活性,為國際化經營注入了新的制度活力。
與此同時,華翔還積極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共享檢測設備、金融服務等便利,依托自身精益管理的成功經驗,助力關聯企業在品質、資金、運營和管理等方面降低成本。
不僅如此,華翔還聚焦產業集群發展,通過園區廢舊拆解、短流程工藝應用、鐵路專線入園、環保升級等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筑巢引鳳,為入園企業建立整體成本降低20%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使得產業集群真正成為我省乃至全國裝備制造產業的成本洼地,建立起高端裝備產業鏈新的核心競爭力。
以工程機械起家,經過26年的長足發展,如今的華翔,經營領域及產品已覆蓋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工業裝備、電力零部件、新能源等眾多行業,成為國內裝備制造行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26年,是時間的刻度,也是發展的標尺;26年,是里程碑,更是新起點。立足臨汾這一產業沃土,華翔正以創新為核心引擎,積極發揮其作為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鏈核”作用,與上下游伙伴協同合作,共同擘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
記者 劉 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