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梁云云 張瑞強)小梨花撬動大招商。國家級貧困縣、金梨之鄉隰縣變思路謀出路,以花為媒、以節招商,推進“項目推進年”活動首戰告捷。在4月上旬該縣第三屆梨花節舉辦期間,成功簽約12個項目,總投資129.6億元、籌建10萬噸甲醇循環經濟、山西隰縣黃土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萬噸鎂合金循環經濟、城區天然氣利用等重點項目。
轉型跨越,項目為要。2009年至2012年,隰縣連續四年開展“項目年”活動,堅持提升一產、搶抓二產、快上三產,共投入資金305億元、建設項目313個,是歷史上實施項目最多、發展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一大批農業、工業、市政、民生、旅游、基礎建設項目相繼投入使用,有力推動了隰縣在轉型跨越發展中奮力趕超、爭先進位,助推了經濟指標的大提升,城鄉面貌的大變化,人民生活大改善。在2012年度綜合考核中,隰縣在臨汾市19個縣(市、區)中脫穎而出,摘得了第一名的桂冠,獲得市委、市政府500萬元重獎。
今年以來,隰縣突出開放轉型,深入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在項目儲備、簽約、落地、開工、建設和投產“六位一體”上抓落實,爭取國省投資,擴大招商引資,撬動民間投資,全力實施重點項目工程建設,掀起了新一輪建設熱潮,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
今年,全縣共確定重點項目88項,其中必須完成的有58個、啟動實施的11個、爭取立項的19個,總投資161.6億元,涉及農業、工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市政建設五大領域。
實施農業項目上,該縣圍繞“主攻玉露香,八年奔小康”奮斗目標,緊緊抓住全市建設西山百萬畝有機水果基地的政策機遇,大力推進“一縣一業”玉露香經濟林建設和中國梨博園二期工程等項目,做大做強梨果特色產業。以建設“山區生態文明強縣”為目標,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打壩造田,大力推進“三北”和“天保”造林及封育項目、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項目;以打造“村美民富新農村”為目標,大力推進以工代賑易地移民搬遷項目、整村推進項目。
實施工業項目上,該縣按照園區化、循環化、清潔化、高新化思路,規劃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重點完成煜佳合冶煉年產16萬噸鑄件一期工程、惠豐飲料綠色食品加工及種植基地擴建項目和永順醋業食醋加工等傳統產業項目;爭取立項啟動10萬噸甲醇、黃土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000噸營養型配制酒生產線擴建等一批高新技術循環經濟項目。
實施市政建設項目上,該縣按照“市域城鎮化”的要求,加快推進鳳凰苑、紫川苑、堆銀小區、御龍公館等建設項目,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實施完成堆金山森林公園窯洞建設、幼奧中心項目,為廣大群眾提供充足的休閑游憩場所;完成天然氣利用、街巷亮化、農村改廁、農村飲水安全等 工程,提升城鄉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
實施交通建設項目上,該縣以鐵路、高速、國省道為干線,縣鄉公路為支撐,縣城“四大縱十一橫”為框架,構建暢通便捷、利民惠民的城鄉一體交通體系。重點實施完成苗圃—車家坡、古城至千家莊一級公路改造、路家峪—辛習公路、崾子路段拓寬改造等項目。啟動實施車家坡至-索坨公路、紫川街等項目,努力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大交通格局。
實施社會事業項目上,該縣著力解決教育、衛生、文化、民生等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重點實施完成政務服務中心、計生服務大樓、體育中心、移動通信大樓、小西天景區擴建改造、中共山西省委舊址修復一期工程、午城黃土地質公園一期工程等項目;推進隰縣新醫院大樓項目一期工程和殘疾人康復中心項目建設,立項啟動糧食綜合服務大樓、西山智博文武學校等項目。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