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彥章)1月5日,由省國資委、省財政廳、《山西經濟日報》等16家單位主辦的“山西十大經濟新聞”暨“山西投資環境創優縣區”系列評選活動揭曉,吉縣榜上有名,是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近年來,吉縣新上項目都堅持打基礎、利長遠,順民意、惠民生,強縣與富民并舉,經濟與民生同步,發展勢頭良好。在2011年完成66項重點工程之后,2012年又大力度推進90項重點工程。包括“從黑轉綠”、投資7.8億元的人祖山旅游文化開發工程,也包括“從小轉大”的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由霍州煤電集團投資150億元的煤電材一體化項目。經濟發展一路飚紅,財政收入由2008年的3690萬元上升為2012年的2.4億元,增幅連續3年居全市第一。不僅如此,短短的3年時間,該縣投資2億元,建起了總建筑面積68000平方米、開設6個專業的吉州職業學院,并與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等6所大學開展校縣共建,有效地解決了山區學生職業技能和就業技能培訓的難題;投入資金5.6億元的吉州新城拔地而起,已完成建筑面積23.99萬平方米的39座現代化大樓;投入上億元建起了2萬余平方米的“二級甲等”新醫院;投資7000萬元實施清水河綜合治理、環城綠化等生態工程,力推城鄉生態化建設。同時,在全縣實行高中生免費上學,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公交車,為農民辦理了地質災害保險,社會保險基金待遇支付率和確保率都達到100%。
吉縣不僅創造了財政強縣的“三年跨越”,而且還實現了蘋果產業富民的“三十年堅守”。該縣蘋果產業歷經30年發展,歷屆縣委、縣政府換人不換思路,“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歷經打基礎、擴規模、提品質、拓品牌四個階段,最終造就了蘋果產業的輝煌,先后榮獲歷屆全國農博會蘋果類金獎和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等國家級13項認證、25個獎項。全縣宛如一個巨大的蘋果園,32萬畝耕地中,29萬畝種植了蘋果,年產蘋果17萬噸,產值4.5億元,果農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蘋果產業達到了“五個80%”,即蘋果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84.8%,“一村一品”蘋果專業村占總村數的82.3%,82.1%的農民從事果業生產,果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果農人均果品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蘋果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由蘋果產業為載體,“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收入社會結構正在形成。
吉縣有著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以壺口瀑布、人祖山為代表的黃河流域遠古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該縣以中國(山西)黃河壺口文化旅游節為載體,集中展示“黃河文化、人祖文化、統戰文化、蘋果文化”四大旅游文化品牌,大力度、大手筆進行旅游產業開發,按照“發展大旅游、形成大循環,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的思路,引資18.2億元建設以壺口瀑布為龍頭,以克難坡、人祖山開發為重點,以藝術蘋果采摘園為特色,以古賢大壩、柿子灘、管頭山為儲備,打造“黃河旅游名縣、人祖文化圣地、休閑度假家園”,推進“三區三山一灘一川”建設,形成縣內旅游循環圈,融入全國旅游大格局,最終實現“國家級旅游強縣,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標。
榮譽只是起點,吉縣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自強不息、開放包容、百折不撓、奮勇爭先”的壺口精神激勵著全縣上下不斷進取,創造新輝煌。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