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益民 許亞峰)今年,浮山縣牢牢把握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這一歷史機遇,在推進“轉型跨越、進位趕超”的大潮中,抓環境、擴投資、建企業、上項目,走出一條環境優化、產業升級、科技革新、循環發展的轉型之路,不斷引領跨越發展的步伐。全縣今年新上58項重點實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3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6.25億元,占年度計劃48%。開工在建項目44個,開工率76%。
強化基礎建設 創優發展環境
“環境好了,大家都高興來。這個新建的文化活動廣場還沒完全建設好,就已經有人在綠地上鍛煉了。將來這兒一定會成為大家活動的好去處。”項目負責人喬文閣欣喜地告訴我們。
正在建設的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建設項目是浮山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一項民生工程。即將完工的文化中心,總投資1.1億元,包括“三館兩院一庫一中心”,即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多功能影劇院、數字多廳電影院、文物庫房、體育健身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設將極大地豐富全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為做強文化事業、做大文化產業、提升我縣的文化軟實力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轉型跨越,基礎先行。浮山縣以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為載體,積極推進城鄉面貌、基礎條件有一個較大的改觀。文化旅游方面,縣文體活動中心文體廣場項目即將建成,新建職工活動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已奠基開工,天山鳳凰山莊和小郭村觀光農業園區正在建設。教育衛生方面,新建的縣示范幼兒園、中醫院、婦幼院已經開工建設。城建方面,新建的煙草公司業務樓、公路段業務樓、中強35千伏輸變電工程、集中供熱、集中供氣、保障性住房、農貿市場7個項目正在加緊施工。交通方面,完成了北埝大壩項目,張莊園區道路項目、古北線改造工程、林場道路3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同時,積極爭取臨浮線一級公路浮山連接線、浮山鐵路客運站及站前廣場等項目。
在做好基礎建設的同時,浮山縣認真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面貌。重點就交通干道環境整治、縣域出入口環境整治、市區和各鄉鎮城鄉接合部環境整治、市容衛生環境整治、集貿市場環境整治、鄉村環境整治、環境污染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建筑工地環境整治、公園綠地環境整治10項內容,進行重點整治,實現城鄉環境管理的常態化、精細化、規范化。同時,通過轉變干部的工作作風、提升行政效能、堅持勤儉廉潔,從而把各級干部心思和精力用在謀劃發展、干事創業上,為浮山項目落地、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轉型發展
近日,筆者在浮山縣東張鄉太平洋電纜項目建設工地看到,整齊的廠房排列在建設工地上,機器設備正在運進廠房,走進廠房看到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機器安裝、調試,到處是一片忙碌地景象。
“到8月底將進行試產運行。”太平洋電纜項目負責人鄭勝利告訴筆者。山西太平洋電纜有限公司是浮山縣今年“落地”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2.3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總投資3000萬元,完工后可實現礦用電纜、風能電纜生產力能力約10000km,年銷售產值1.5億元,創利稅3000余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20余名;將于今年8月份可試產運營。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發展一直是浮山縣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他們按照重點領域有所突破、傳統產業效益提升、新興產業亮點紛呈的發展格局。在煤焦化電產業方面,按照建設千萬噸煤炭生產基地、百萬噸焦炭生產基地、百萬噸煤化工基地的目標,抓住綜改試驗區這一政策機遇,大力發展煤焦化電產業。在鐵礦冶金產業方面,繼續推進資源整合,發展壯大新型材料企業,從而實現下游產業從“無”到“有”、傳統產業由“弱”變“強”、新興產業由“小”變“大”的“三大轉變”。
截至目前,中強3萬噸活性炭、太平洋礦用電纜進展順利,預計8月份可試產運營;晉盛微晶石二期擴建、中強焦化、石材設備制造、玉杰食用菌循環經濟正在加強施工,玉杰飼料生產線短短3個月內完成了生產車間建設、設備購置安裝;翟底溝礦區鐵礦升級改造項目完成了資源整合;橄欖油罐裝加工已初步完成浮山分裝廠的地質勘查和制造廠區的工程圖紙設計,確定了“彼岸陽光”品牌。這些企業既包含新型材料產業,也包含農產品加工業、文化旅游業等產業,不但涉及方面廣,而且技術含量高,已逐步成為浮山縣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也成為浮山縣轉型發展的主要力量。
做大農業產業 打造現代農業
“今年全縣設施蔬菜大棚面積發展到2500畝,其中春秋大棚發展了266個,僅年初這一茬平均每畝的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農民對這個產業很看好,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浮山縣農業委員會主任胡大慶告訴筆者。
近年來,浮山按照“321”的農業發展思路,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突出推進“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繼續完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一是做強龍頭企業,以中寶脫水蔬菜、玉杰食用菌、漢中洋核桃露、神山貢米、王峰黃花菜、百恒糧油、晉盛面粉等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為依托,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檔次和市場競爭力。二是做大產業基地。把核桃產業作為實施“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每年發展核桃經濟林1萬畝,到2015年全縣發展到15萬畝;重點發展50個以蔬菜、谷子、三櫻椒、中藥材、瓜果為主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專業村;繼續擴大綠色谷子、優質小麥、高產玉米、高淀粉紅薯、雙膜覆蓋西瓜、小麥復播大豆間作油葵等高產創建基地建設。三是做優示范園區,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繼續打造以設施蔬菜、規模種養、加工轉化、觀光旅游為主要內容的張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到“十二五”末,力爭把張莊示范園區打造成為一個種、養、加相結合,產、供、銷一體化,吃、住、游一條龍的立體式、全方位、多元化山區丘陵模式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另外,要建立健全以工補農的長效機制,引導鼓勵企業對農村進行結對幫扶,通過送信息、送項目、送技術,開發優勢資源,培育主導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現在正是黃花菜采摘的季節,走進浮山縣張莊鄉黃花菜種植基地,隨處可以看到遍地的黃花、忙碌的村民。王峰黃花菜專業合作社社長王峰說:“這是我們一年內最忙的時候,每天天不亮就得組織人員采摘,下午還要摘一次,每天都是如此。看看我們的黃花菜很新鮮吧!”浮山縣托王峰黃花菜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和技術服務合同,已經種植黃花菜5000畝,真正把發展黃花菜作為帶動一方群眾致富、促進一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來抓。
浮山縣在做好轉型發展的同時,以建設文化強縣為目標,把文化的張力變成轉型跨越的活力,要把文化的影響力變成發展的競爭力,把文化的軟實力變成社會生產力。為了讓“寨圪塔扁擔精神”在全縣得到良好繼承和發揚,浮山縣在全縣積極開展了以“弘揚寨圪塔扁擔精神、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為主題的學習實踐活動,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壯大文化產業,發展繁榮文化事業,創出浮山文化特色,實施文化特色化戰略。今年重點建設浮山剪紙工藝園區,推動剪紙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做大做強浮山剪紙品牌。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