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前夕,江西景德鎮炸雞排攤主意外走紅,被網友稱為“雞排哥”。據媒體報道,假期期間因顧客爭相合影,他曾被擠到墻邊坦言“窒息”,網友也反映其情緒價值輸出變少。
其實不必苛責“雞排哥”,高曝光流量下,沒人能24小時高強度工作。“雞排哥”作為屬人IP,為地方文旅發展帶來關注度,但屬人IP依賴個體,承載力有限,地方文旅需借流量契機,向扎根城市資源的屬地IP轉型。
首先需明確,“雞排哥”的爆火為景德鎮文旅發展注入了難得的短期活力,這份積極價值理應被認可。他以市井煙火氣的個人魅力,不僅讓“景德鎮雞排攤主”成為全國熱議話題,更間接激活區域消費,也為這座陶瓷名城增添“情感入口”,但也要看到其面臨的客流積壓、打假爭議與衛生質疑,這恰恰印證了屬人IP的脆弱性。若將城市文旅發展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單個屬人IP,無異于將“雞蛋置于同一籃子”——一旦IP熱度消退或出現負面輿情,城市文旅便可能陷入“流量斷檔”的被動局面。因此,景德鎮的關鍵在于將“因雞排哥而來”的“流量”,轉化為“為景德鎮而留”的“留量”,完成從“屬人IP依賴”到“屬地IP建構”的跨越。
實現這一跨越,關鍵在于地方政府主動搭建屬地IP的支撐體系。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重慶榮昌、湖北黃岡、甘肅敦煌等城市開放機關食堂、公共停車場供游客使用,榮昌機關食堂單日接待2700名游客用餐,86盤米飯、550斤米提前售罄;我市隰縣國慶中秋假期成立工作專班,增設臨時售票點、遮陽棚與13個移動廁所。上述舉措跳脫屬人IP的局限,將文旅服務嵌入城市公共治理的制度化框架,以全方位、在地化、可持續的文旅體驗打造屬地IP,使得流量向屬地IP轉化,實現地方文旅長效化發展。
從“雞排哥”的際遇到景德鎮的文旅轉型,這一過程揭示地方文旅發展的核心邏輯:屬人IP可作為短期引流的“敲門磚”,但唯有深耕屬地IP,構建可持續、制度化的發展模式,才能讓城市真正擺脫“流量依賴”,走出長久穩健的文旅發展之路。(喬硯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