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營養協會自稱是經過政府部門批準成立,但在民政部網站上卻查不到相關記錄,只用繳納1.45萬元的會員費,就能成為協會的副理事長。記者調查發現,在香港警務處社團事務處的資料中,查詢不到中國營養協會的任何注冊信息,僅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公司注冊處查到一家名為“中國營養協會有限公司”的企業。(12月21日《北京青年報》)不用說,中國營養協會”又是一個“牙防組”,是純粹為騙錢而成立的假冒組織。花點錢在香港成立一個“中國營養協會有限公司”,回頭就在國內以“中國營養協會”的名義,明碼標價招募會員和贊助商。類似騙子協會,之前媒體已經曝光過很多,手法大同小異,斂財數目卻一個比一個驚人,實在是讓人不解。
近年來,各種名目繁多的學會、協會多如牛毛,魚龍混雜。這些協會由于劃分的標準不一,職能交叉,企業面臨重復入會的困擾。協會成立的目的,為企業服務少,琢磨企業“錢袋子”多。
而企業明明知道協會準備的獎杯、頭銜、交流發言機會”,都是騙人的,但還是愿意出高價去買。因為有了這些,企業就有了在更大范圍內行騙的資本,與“買”的投入相比,產出”要高得多。
正規的協會撈錢,野雞的協會更是直奔撈錢主題。據媒體披露,中華醫學會8.2億贊助費去向不明,一時輿論嘩然;至于中字頭的野雞協會,中國營養協會并非個案。自稱為“公益性社會組織”,宣傳、推廣、試驗、研究尿療法的“中國尿療協會”,不僅沒有在民政部門備案,只是在香港商業登記署登記的一家以無限公司形式運作的合伙公司,連法人資格都沒有。
成立的泛濫,將為“掛羊頭賣狗肉”的行騙斂財術造舟。毋庸置疑,社會上的確存在著許多打著某某協會或者某某協會成員的旗號,進行“混飯”騙財勾當。掛的是“羊頭”賣的卻是“狗肉”,這種借機詐騙的事件,在報刊上也屢見不鮮。甚至,還出現有人干脆自刻公章,自制名片來施行騙技的“斗膽”之舉。這,無疑就是協會的輕易就可成立的“泛濫”引致的惡果。
雖然,協會的身份疑點諸多,令人霧里看花。但是,收會費、拉贊助、賣頭銜等來錢的事,倒是做得有聲有色,一點也不含糊。花點錢就能買個“官”,什么常務副會長單位、副會長單位、副秘書長單位……名目繁多、花樣百出的各類頭銜都明碼標價,幾千至幾萬不等。
你說你是純公益性的,不會從中獲取任何利潤,你自己相信嗎?文/鄭軻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讓聒噪的城市靜下來
下一篇: 凈化兒童影視亟待法律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