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國之名酒,婦孺皆知而又難得一品。原因在于它太貴,動輒上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價格常常常令傾慕者望而卻步。奇怪的是,即價格不菲,茅臺酒也從來不缺少消費群體。這不,溫州一家國企甬臺溫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被曝光耗資60余萬元購買茅臺酒用以招待客人。該公司有關人士回應稱去年確實買了茅臺,作為長期收藏使用,目前這批酒絕大部分存放在公司庫房里,他稱已退購今年6月份購買的6瓶共10多萬元的茅臺酒。(8月12日《錢江晚報》)這家國企公司出手如此闊綽著實讓我輩咂舌不已,60余萬元該是多少個工薪階層一年的收入呀,眼睛眨都不眨地批量購進,理由居然是為了“長期收藏使用”,你信嗎?反正我不信。
國酒茅臺的確有收藏價值,但收藏與負責高速公路投資、維護、收費及其他配套服務的國企公司八竿子打不著,所謂雅致藉口的私底分明是心虛。順理成章地揣度,這批酒要么被用來公務接待貴賓,也或是自行消費。
公款吃喝歷來為世人所詬病,原因在于其泄露出來的蛛絲馬跡表明,納稅人的錢被花得太過大方,太過隨意,而這些錢究竟怎樣花、用在了哪里,由于缺少透明度,納稅人往往一無所知。公款消費者藉此更加有恃無恐,消費數額龐大、奢侈浪費嚴重、腐敗現象孳生,公眾疑慮更添幾重,民怨積聚日深。倘若公務接待或公款吃喝還都是筆者主觀臆斷,“長期收藏使用”屬實的話,這數十萬元納稅人的錢又是否花得合理、合適呢?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本月8日17時25分許,甬臺溫高速浙閩收費站處發生貨車追尾事故,導致一名駕駛員死亡,三人受傷。據了解,從分水關到浙閩收費站的9公里路段因坡陡落差大、連續急彎多被稱“華東第一坡”。(8月9日浙江在線)據交警部門統計,“華東第一坡”開通至今,其下坡路段已發生414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3人人明顯高于浙江省高速公路事故的平均數。(8月10日《溫州商報》)公款沒有用在刀刃上,倒是吃喝的嫌疑最大,難怪網友氣憤地質疑:公司寧可花錢買茅臺酒,也不肯在“華東第一坡”修一條避險車道。
“收藏茅臺”蔑視著公眾的智商,難以令人信服的說辭被脫口而出,依舊是缺少社會監督的緣故。一直以來,包括公務接待費在內的“三公消費”因為沒有監督——監督形同虛設,很容易成為一筆筆的糊涂賬,一旦在輿論壓力下需要拿出來曬曬曬本時便會十分狼狽。這也就難怪多個中央部門為什么在被要求“三公消費”公開時會羞羞羞答、拖拖拉拉拉對公款消費的監督不能過多寄望于網友“扒糞”,這樣的舉報揭露一則可能掛一漏萬,以偏蓋全;二則事已至此,于事無補。問題的關鍵在于健全監督體系,形成紀委監督、人大監督與媒體監督、公眾監督等相結合的多種層次的監督。此外,事前預算與事中審計不能少,事后賬目公開很必要。倘是如此,當“收藏茅臺”風波歸于平靜時,我們依然可以知曉那批價值數十萬元的茅臺酒究竟真被束之高閣長期收藏,還是于觥籌交錯間被一喝了之。
茅臺本無罪,罪在那些拿著公款擺闊買酒的人。(孫宗林)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鄉村環境衛生整治貴在堅持
下一篇: “龍蝦劫”傷胃還“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