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日前在省委督查室網上回復和省網宣辦座談會上說,全面科學地認識網絡,學會與網絡打交道,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領導干部面臨的重大課題。在網上,可以聽到最基層的聲音,了解最真實的情況。領導干部上網,也是一種現代社會的“微服私訪”。(11月23日《人民日報》)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倘若仍是一心只聽口頭匯報、只閱書面材料,兩耳不聞網絡民意,肯定很難全面掌握現實情況了。暫且不論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把官員上網比作一種“微服私訪”,是否十分貼切,但這種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善于傾聽基層聲音、及時獲取真實反映的用意,卻是極其需要的。
按理說,現代社會不是封建年代,欽差大臣微服私訪早該不是調查研究的方式選項。但也毋庸諱言,或是作風不實,或是動機不純,在局部地區和一定范圍,某些在官樣文章中浸淫已久的角色,即使搞走訪作調研,總也舍不得“人馬未動、通知先行”等等一大套威風八面、派頭十足的繁文縟節。于是乎,一個是“有告而來”,一個是“有備而迎”,心領神會、心照不宣之中,往往使得走訪為成了“虛訪”,調查化為了“假查”。如此這般得來的“民情民聲”,焉能不是處處花團錦簇、片片和諧贊美?
因此,在我看來,王金山把官員上網比作一種“微服私訪”,可能是在提醒某些官員,為什么網上很容易聽到的不滿、反映的不足,到了現實之中,卻常常稀少罕見,甚至根本就難得發現?到底是得過且過、粉飾太平不愿意去觸及,還是走馬看花、任人牽引沒能力去獲得呢?
實事求是地說,上網瀏覽是尋常百姓都能干的事,要求領導干部經常上上網、聽聽聲、想想事,其實也算不得什么過高期望。強調“網上私訪”的實質,最終是為了盡可能做到“網下實訪”。領導干部作調查搞研究,如能經常想著網上反映的有沒有、網下展示的實不實,那么,所謂干部上網是“微服私訪”的真正目的也就達到了。(羊城晚報 司馬童)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下一篇: 電價改革須考慮社會整體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