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話,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反復強調黨員干部“要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堅決反對弄虛作假”。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假話、空話、大話、套話,在一些場合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包容和寬松的環境,沒有敢講真話的環境。溫家寶總理的話,語重心長,一語中的,找準了問題的癥結。
有的人不是不愿講真話,而是怕講了真話得罪人———這個人,可能是下級、同級或者上級。得罪下級,怕丟選票;得罪同級,怕難相處;得罪上級,怕丟“烏紗帽”。可以說,除了少數別有用心者外,多數人言不由衷、迫不得已講了假話。因為真話講的是真實情況,真實的情況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皆有不足之處,讓人聽起來就不可能那么舒坦。而假話可以隨便亂編,喜歡聽什么,就說什么,讓聽假話的人聽得舒心順意。雙方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講假話,何其樂;講真話,何其悲。有一則“鸚鵡學舌”的故事:明代隆慶年間,進士馮時可養了一只鸚鵡,丫環們為了討好馮時可的小妾,便教鸚鵡喊她“夫人”,小妾聽了心花怒放,從此當寶貝似的,精心喂養這只鸚鵡。馮時可知道此事后頗為不安,按照明律,妻妾錯位是要判刑坐牢的。馮時可訓練鸚鵡改口,改稱“姨娘”。小妾惱羞成怒,在一個寒冬之日,把鸚鵡掛在庭院里,看著它活活被凍死,方才解了心頭之恨。
鸚鵡講假話受到恩寵,講真話卻嗚呼哀哉。可謂講真話難,難講真話。為什么呢?其實,難就難在主人不愿聽真話。沒有講真話的環境,就會人人自危。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如果說漏了嘴,口無遮攔,指出了某領導的過失或缺點,即便不可能像鸚鵡的命運那樣悲慘,也很可能會被“穿小鞋”,讓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大家看到講真話的人挨了整,誰還敢講真話呢?
小到一個單位、一個部門,大到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營造敢講真話的環境至關重要。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廣納良言,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人人敢于講真話,上下齊心,勵精圖治,開創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而秦二世胡亥,重用奸臣趙高,指鹿為馬,個個講假話,皇帝聽不到真實情況,最后亂軍叛亂,胡亥走投無路,拔劍自刎而死。今天,無論革命年代還是建設時期,當我們在工作中敢于講真話,就會堅持實事求是的路線,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蓬勃發展,興旺發達;而當我們講假話,背離實際情況的時候,就會犯主觀主義的錯誤,革命和建設事業就會遭到挫折和失敗,就會給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
營造敢講真話的環境,關鍵在于領導干部要有敢聽真話的胸懷。領導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權力,要有從善如流、聞過則喜的境界,要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尤其要認真分辨哪些是真話、哪些是假話,正確引導干部和群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營造容言、容事、容人的寬松環境。唯有如此,才能集中民智,確保決策和決策執行正確。
營造敢講真話的環境,還需要黨員干部要有堅持真理的勇氣,不畏權勢,說真話,辦實事,不掩蓋、不歪曲事實真相,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像歷史上的屈原、魏征、海瑞等人那樣,敢于冒死直諫。同時,黨員干部應重視提高自身素質,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提高講真話的可信度,有的放矢,言之有據,言之有理,以便有利于領導干部改正錯誤,正確決策,為人民群眾謀取更多的福祉。(檢察日報 楊治釗)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電價改革須考慮社會整體福利
下一篇: 干部年輕化:不是算術題而是政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