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記者 亢亞莉 實習生 崔 敏) 3月19日,家住堯都區安宇花園的劉女士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稱自己用微信掃描張貼在路邊墻上廣告里的二維碼,卻遭遇惡意扣費。
“上午9點,我在財神樓街等朋友,無意間看到墻上張貼的優惠廣告‘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并且關注即可獲得100元購物券’。當時也沒多想,就隨手掃描了廣告上的二維碼,誰知幾秒后手機就自動關機了,重新開機后就收到了移動運營商發來的欠費提示短信,結果發現昨天剛充的100元話費竟不翼而飛了。后來朋友告訴我是因為手機下載安裝了吸費病毒。”劉女士氣憤地說道。
無獨有偶,在我市一家商場做服裝導購的王莉女士也有過類似的經歷。王莉告訴記者,我在某網站上掃描了屏幕下方的二維碼,結果收到恭喜中獎的消息,雖然也有疑慮,但想著這是公共正規的二維碼,就根據提示輸入了賬號和密碼,沒想到手機號綁定的銀行賬戶里200元錢就被盜了。維修手機的師傅告訴我,是因為掃描二維碼后,手機自動下載安裝了有毒插件,導致綁定銀行賬戶被盜的連鎖反應。”無論是化妝品、衣服、餐飲等,或是一些保質期短的食品,廠家均可把生產日期等信息掃描進二維碼,防止了零售商涂抹修改生產日期的惡意促銷行為,消費者省心也放心。因為包含巨大信息量,也容易達到宣傳的目的,關注后可以把打折促銷信息迅速廣泛傳播出去,所以商家也偏愛這一“免費廣告”。
但是,方便的背后暗藏隱患,因為二維碼的生成和使用沒有門檻,也缺乏相應的市場監管體制,所以不法分子便鉆了空子。以優惠促銷為外衣引誘消費者掃描,其實內置有毒網址或插件,一不小心就安裝了扣費軟件或木馬病毒,騙取掃描者話費、流量或者綁定銀行賬戶。
對此,劉女士向廣大消費者建議,不要隨便‘掃’碼,尤其是廣告、網站或者微博等平臺上的二維碼,不要在綁定手機號的銀行卡內存儲過多金額,不要隨便下載安裝二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