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消費主義觀念日漸泛濫,勤儉節約精神在當代人的意識里逐漸淡漠了。在不少人眼里,奢靡和鋪張卻被視為“面子”和“地位”,大講排場、鋪張浪費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講話應時而生,在我市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共鳴,廣大機關單位、黨員干部結合自身實際,建章立制、以身作則,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臨汾日報從今日起開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欄目,陸續刊發相關稿件,敬請讀者關注。
“勤儉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軍的傳家寶。勤儉建軍85年后的今天,勤儉持軍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以后勤保障為主要工作的部門,支隊后勤處既要保證讓我們的戰士吃得飽、吃得好,又要積極引導戰士們從點滴做起,在杜絕浪費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節約,這也是一場‘持久戰’!”正午的陽光照耀下,武警臨汾支隊后勤處處長楊代兵正微蹙著眉頭,對下一步準備在支隊實行定點集中采購的計劃做著推敲。
為深入推進“反對浪費、提倡節儉”活動,武警臨汾支隊后勤處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勤儉節約和防止鋪張浪費工作》《關于加強伙食管理,杜絕伙食費浪費》等通知,在全中隊深入推進資源節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官兵洗漱、洗衣服時隨開隨關水龍頭,并安排專人每天對水龍頭進行檢查、維護和監督,不浪費一滴水;使用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時做到即用即開、用完即關,不浪費一度電;官兵用餐時實行分餐制,不浪費一粒糧食;同時,規范伙食管理,嚴把計劃關、采購關、制作關。防止食材多訂濫購,人為造成浪費,要求炊事員正確對食材進行初加工,有效利用食物的邊角料,并嚴格落實剩菜剩飯的回收利用。
三班戰士、四川帥小伙兒馬飛來支隊剛一年時間,起初還會趁外出購物時買自己喜歡的便服穿,在支隊從上到下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刮起的“節儉風”熏陶下,他逐漸轉變了認識。“其實部隊發的衣服就夠我穿了,畢竟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訓練或執行任務,偶爾外出時穿的便服有兩身能替換就行,省下的錢能派上更大的用場。”
“當兵三年多了,從剛入伍時的新兵班長到培訓結束后正式任命的班長,再到排長、中隊長、支隊的各級領導不只言傳,更重視身教。在身邊這么多榜樣的帶動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這8個字已經融入我的日常訓練和生活中了。現在在支隊提倡節約、反對浪費,對我們而言其實更多的是對照自身,看哪里做得還不到位,然后更嚴格地要求自己。”一班戰士王棟坦言,當兵這么多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養成了許多良好習慣。“比如勤儉節約,每天都繃著這根弦兒,時間長了就根深蒂固了,見了水龍頭在滴水就會伸手去擰,撿到一粒扣子也會存起來備用,好習慣會讓我受益終生。”
22歲的劉亭佑來自山東滕州,年紀雖不大的他已經是有著5年軍齡的三班班長。“在我的理解中,節儉不僅指自己要生活儉省,還要監督、幫助身邊的戰友不揮霍、不浪費。”打飯的間隙,一轉身、一回頭,貼在食堂玻璃上的詩總會及時映入他的眼簾,“‘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次看到這兩句詩都會警醒,多盛的一勺米會放下,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會撿起。”在他的帶動下,講節約、重節約的好習慣在全班戰士中蔚然成風。(記者 段碧蓉)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