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鄭軻)1月28日上午,襄汾縣汾城鎮北賈崗村一戶荊姓村民家中發生了一件稀罕事,吸引了不少鄉親前來看熱鬧。當日是這家女主人王秀珍的六十壽辰,整個農家院里掛滿了祝壽楹聯。
按照當地的風俗,老人過壽一般都是擺壽宴、收禮金,大宴賓朋。這家的男主人荊學風自幼愛好楹聯書法,受他的影響,3個兒女個個學業有成。早在去年10月份,孩子們就商量著要為母親舉辦六十壽宴,但大半輩子早已節儉慣了的樸實農婦不愿讓兒女為她破費。于是,孩子們就琢磨著怎么能給母親辦一個節儉又新穎的花甲壽慶。
現任運城市楹聯學會秘書長的大女婿張勵提出一個既能讓母親接受又有意義的祝壽方式,就是通過舉辦“壽聯展”的形式來表達對母親的孝心,這個提議一出,立即得到全家人的認可。大家分頭行動,組織楹聯名家編撰壽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許多來自國家、省級以及外地聯友的高質量楹聯和書法作品,加之一些愛好文化藝術的鄉鄰送來的繪畫及剪紙作品,共有50余幅。
“秀外慧中花甲福,珍心鶴壽百年春”學淘墨海文獨秀,風蕩心波愛永珍”母愛不分,一兒半子;春暉常報,竹翠松青”……這些作品均以“祝壽”為主題,用楹聯的形式弘揚中華傳統壽文化和孝文化。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孟繁錦送來了親筆賀聯,省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趙望進也送來了嵌名聯,河東楹聯界聯友、太平鄉鄰紛紛撰聯祝賀。一幅幅表達真情實感、帶著泥土氣息的楹聯作品掛滿了這個農家小院,吸引著眾多親朋好友前來共享這份精神文化大餐。在這樣的環境下,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或寫或唱,要么就來上一段自編的順口溜。整個祝壽活動就成了一場藝術交流會,雖算不上“談笑有鴻儒”,但絕對是“往來無白丁”。
此次壽聯展的發起者張勵說,如今咱們農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農民也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黨的十八大的春風又一次吹響了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號角,同時我們不想違背母親的意愿去鋪張浪費大擺壽宴,所以就選擇了這種“文化祝壽”的方式,也算是在新農村倡導移風易俗吧,希望這會成為一種新風尚。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