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瑩超)為了增強農民體質、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我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2968個行政村都完成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讓廣大農民在家門口便可以進行健身鍛煉。市體育局獨辟蹊徑強化管理,制定了相關管理養護規定,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全覆蓋并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在全省尚屬首家。
為了加強全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設施的管理維護,確保我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能夠“便于實用,長久耐用、便于管理”,保護廣大農民的健身權益,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健康發展,市體育局因此制定了《臨汾市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長效管理養護辦法》,實現農民體育健身全覆蓋并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
在具體實施上,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管理養護工作實行“誰使用誰負責管理維護”的原則,由受贈單位負責工程的管理養護,以保障安全并正常使用,充分落實捐贈協議書規定,由各縣(市、區)體育部門負責及時與受贈單位簽訂捐贈協議書,落實鄉鎮、村委會的屬地 管理責任,并確定專人負責管理,從屬地管轄和人員職責上加大體育設施的長效管理維護力度。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農村公共體育場地設施,使用應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將捐贈財產挪作他用,不得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用途。同時建立公開監督制度,按照器材上標明的監督電話,接受群眾監督,不斷提高管理水平,走出一條群眾健身設施群眾使用、群眾管理和群眾維護的成功之路。
在體育健身活動中,注重宣傳,倡導全民參與,采取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愛護全民健身設施的重要意義,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文明健身、科學健身的同時,抵制不文明行為,愛護全民健身設施,有效降低健身設施的損壞率,積極主動地做好全民健身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在健身活動組織上,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提升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能力。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健身和游戲活動,引導更多的農民群眾投身到健身活動中,切實發揮體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邱睿